• 51阅读
  • 0回复

全民健身:让更多的人动起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10
第8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

  全民健身:让更多的人动起来
  本报记者李中文李长云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是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多年来一直积极推动实施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李志坚就此指出:“这里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和建立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是党中央对我们体育部门提出的殷切希望,也是体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自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全民健身在我国的开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当前,《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如何全面认识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状况,如何在肯定成绩、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尽早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健身体系,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当是体育界今后一段时期内将全民健身运动稳步向前推进的“三部曲”。
  体育人口增加形势喜人
  日前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根据有关规定,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为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达到18.3%,比1996年增长了2.8个百分点,净增加1000万人,年均递增250万人,体育人口增长速度高于人口出生率,新增体育人口总数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的总人口。
  体育人口的增加,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搭建起一个新的平台。在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公布的体育人口中,高学历文化程度的体育人口在该人群中的比例明显提高,比1996年上升了20.2个百分点。体育人口与文化程度基本成正比,说明知识分子的体育参与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有所改善。调查还显示,体育的市场消费方式已经开始形成,体育人口中的体育消费承受能力在提高,预期消费价格在上升,说明“花钱买健康”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更为可喜的是,有近四成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准备在条件适合的时候重新参加体育活动,这说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日渐深入人心,群众的体育参与意识逐步提高。
  谈及体育人口的稳步增长,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郭敏表示:“让更多的人运动起来,是我们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永恒主题。明年,我们将提出‘科学健身,有益健康’的口号,以更近便的场地、更规范的服务吸纳更多的人加入到健身大军的行列中。”
  “马鞍形”分布提出挑战
  谈及全民健身问题,人们常常表达这样一种感受:现在坚持锻炼的多是青少年和老年人,而运动场上最少见到的便是中年人的面孔。其实,人们的这种感受与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结果不谋而合。调查显示,我国体育人口的年龄分布为:年龄段为16—2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33.4%;年龄段为26—3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4.4%;年龄段为36—4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的12.8%;年龄段为46—5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5.3%;年龄段为56—6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21.7%;年龄段为65岁以上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的22.2%。我国体育人口年龄结构的这种两头高中间低现象,便被称之为“马鞍形”分布。
  其实,我国体育人口年龄结构呈“马鞍形”分布问题由来已久。而这种现象继续延续下去,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人口质量,乃至会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剖析我国体育人口年龄结构呈“马鞍形”分布的起因,华南师范大学卢元镇教授认为,中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少,与近些年来这一群体社会负担和家庭负担过重有着直接关系,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光靠体育部门是不够的,同时也要靠全社会共同解决才行。为了尽快破解我国体育人口年龄结构呈“马鞍形”分布的难题,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郭敏表示,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委托专家、学者制定分层次、分人群的体育锻炼标准,制定不同人群的体育锻炼标准,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中年人从繁重的日常工作和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进而将他们吸引到体育活动中来。但郭敏随后又说:“当然,不管我们费劲心力使用什么办法,中年人自己不动也是不行的。”
  除体育人口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外,职工体育萎缩、场地设施及资金短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与日益增长的体育人口有较大差距等问题,也严重困扰着我国群众体育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
  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全民健身运动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面对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体育主管部门必须拿出方案和对策,才能确保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这一目标如期实现。
  为此,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李志坚指出,体育界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体育提出的要求,开展体育与生活方式问题的研究,关注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动向,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引导人们将体育导入生活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针对群众健身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体育界应下大力气在全国开展体育健身项目、方法的征集活动,向群众推荐一批科学的健身方法。同时,体育界要加大实施体育彩票公益金全民健身工程,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力度,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办体育,合理配置体育资源,满足群众多层次的体育需求,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是时代赋予体育界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体育界的具体实践。肩负着这一神圣使命,中国体育正信心百倍地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