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扩大开放振兴经济——缅甸纪行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12
第3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扩大开放振兴经济
——缅甸纪行之二
本报记者组
一提起工业区,人们自然会想到昔日轰鸣的机器声和浓烟滚滚的大烟囱。然而,在仰光南郊的“莱达雅工业城”,记者看到的却是这样一番景象:蓝天白云,草木葱郁,建筑新颖,环境宜人,好似度假胜地一般。
莱达雅工业城规模庞大,占地1200多公顷,分成5个区。除厂房和办公楼外,还有豪华住宅和一流高尔夫球场,银行、超市、学校、餐馆和诊所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道路宽阔平坦,四通八达。城内现有大约700家企业,其中外国公司12家,主要从事机械工具、服装、家具、食品和饮料等生产。但主人告诉记者,这里的设施还未被充分利用,因为“进驻”的外国公司不多。
记者首先参观了一家制衣厂。老板说,这里不仅环境优雅,服务设施齐全,而且能源供应也很充足,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走进忙忙碌碌的车间,记者发现,工人们制作的服装在发达国家的大商场里司空见惯,仔细一看,原来是意大利的名牌运动服“背靠背”。这家制衣厂有400多名工人,前几年经济效益比较好,但最近一二年由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订单减少,工厂经常被迫停产。
离开制衣厂,记者来到一家制鞋厂,一进门就是产品展览室,花样繁多的日本式皮鞋样品摆满了展示架。屋内墙上正中还挂着一幅照片: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正在为这家工厂题词。主人介绍说,他们专门生产日式皮鞋,式样由日商设计,产品也主要销往日本。
像这样的对外开放型工业城,缅甸全国共有18个,而莱达雅工业城则是其中的“老大”。建立工业城,显然是缅甸政府吸引外国投资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早在1988年缅甸就对其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市场型经济政策取代了中央计划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包括允许外国直接投资。”
的确,缅甸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资源十分丰富。宝石和玉石享誉全球,石油和天然气蕴藏量也较可观,森林覆盖率高达50%左右,其他矿藏、水力以及旅游资源也很丰富。这为缅甸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缅甸目前仍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究其原因,其宝石业的发展现状似乎略见一斑。
一天下午,记者参观了缅甸珠宝博物馆。在这里,无数件绝世珍宝流光溢彩,使人尽饱眼福。据介绍,缅甸宝石和玉石无论从产量或质地而言,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加工技术落后,缅甸宝石的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还缺乏竞争力。目前,缅甸主要是向世界珠宝市场提供原料,造成了大量“隐含财富”的流失。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缅甸在经济发展中的两大薄弱环节:资金短缺和技术落后。事实上,缅甸政府早在1988年就出台了《外国投资法》,以加快引进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十多年来,对外开放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缅甸与新加坡合资兴办的缅甸啤酒厂自1997年投产以来,其啤酒不仅在缅甸国内畅销,而且还出口到韩国、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合资开采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缅甸与一些外国公司也实现了双赢。
在引进外资的同时,缅甸还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而边界贸易已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缅甸已同毗邻的中国、泰国、印度和孟加拉国签署了各种边贸协议,有力地推动了边贸的发展。
扩大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也是缅甸政府对外开放的重点。特别是1997年加入东盟之后,缅甸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不断加深。目前,缅甸外来投资的52%来自东盟国家,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额约占其外贸总额的48%。东盟已经成为缅甸最主要的经贸合作伙伴。
然而,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缅实行制裁,缅甸在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方面的成效仍然有限,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缅甸经济的发展。尽管如此,缅甸政府和人民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举国上下正在为建设一个“新的现代化发达国家”而努力奋斗。(附图片)
  图为缅甸“莱达雅工业城”内某制衣工厂生产车间一角。
本报记者曹鹏程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