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农业野生植物生物遗传资源是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我国有191种农业野生植物处于濒危状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亟待保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12
第11版(读者来信)
专栏:专题调查

  农业野生植物生物遗传资源是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我国有191种农业野生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亟待保护
  本报记者刘莉荔
编者按:不久前,几位从事农业野生植物研究的专家给本报来信,反映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形势严峻,呼吁全社会都来重视、关心这项工作。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现状,记者到有关部门、地方进行了采访。本版今天刊登记者的调查文章,旨在让人们了解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与环境、社会的关系,进而唤起人们的保护意识。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有的野生植物约270类、1.7万个品种。长期以来,一些地方进行掠夺式开发经营,致使野生植物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一些珍稀植物濒临灭绝,许多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数量急剧减少。据有关部门人士介绍,我国农业野生植物有4至5类、191种处于濒危状态,这些不可再生物种一旦灭绝,将对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意味着什么?
  农业野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食物原料、营养物质和药物,而且能够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区域气候。尤为重要的是,农业野生植物等生物遗传资源是我国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
  仅以野生稻为例,我国是世界上野生稻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的始祖,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了优良的特性,蕴藏着高产优质、耐寒抗旱、抗病虫害等基因。野生稻的优异基因是栽培稻所没有或罕见的,利用野生稻作亲本,可以选育出新的种质,是植物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研究的物质基础。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一任院长丁颖就利用普通野生稻杂交材料培育出“中山一号”水稻优良品种,其优异种质利用了整整半个世纪。197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凭借在海南发现的普通野生稻,成功培育出举世瞩目的三系杂交水稻品种,使我国水稻生产有了重大突破,为解决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2000年,袁隆平等人与美国的科学家合作,通过分子技术从普通野生稻中发现两个增产基因,可比现在的高产杂交稻增产36%,再次印证了野生稻在杂交稻研究中的宝贵价值。可以说,没有野生稻资源,培育优良栽培稻品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消失知多少?
  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方嘉禾认为,我国的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处于初级阶段,现状不容乐观:一是保护体系不完善,缺少整体布局和规划;二是保护意识差,缺少对生境保护的宣传,种质资源丢失严重;三是保护资金短缺,国家投入严重不足,缺少配套的基础设施和运转费用;四是缺少相关的政策法规、保护措施,监管乏力,一些我国独有的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危险,部分物种已经灭绝。
  由于人为因素,一些农作物近缘野生植物资源和珍稀物种急剧减少甚至消失,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研究表明,农作物品种正以惊人的速度递减。台湾省桃源县的野生稻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消失。江西东乡的野生稻在1978年发现时有9处,现仅剩2处。在广东和海南,以前有1182个野生稻分布点,几乎各县乡均有。近年在15个县市考察,曾经记载的17个分布点消失了13个。1979年,广西贵港市普通野生稻面积达419.4亩,目前已基本消失。山东垦利县黄河入海口原有数万亩野生大豆,目前只有零星分布。还有一些地区的桑、茶、果树和药用植物也遭乱砍滥伐。如用于治疗关节炎的雷公藤,在福建、浙江两省几乎被砍光。近期在广西玉林市福绵管理区石山塘发现连片生长的野生稻约240亩,在全国极为罕见。令人遗憾的是,这块野生稻原生地上游已被开垦成鱼塘,附近造纸厂排污、垃圾堆放,正严重威胁其生存。
  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水稻专家庞汉华对记者说,我国杂交水稻有98%不育材料来自普通野生稻,而野生稻70%以上已遭破坏,虽然1992年野生稻被国家列入二级保护的濒危物种,但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全国至今尚未建立野生稻保护区。目前我们还不能人工创造基因,任何物种的灭绝,任何生物遗传性多样性的消失,物种所携带的基因也随之消失,这将意味着失去更多有利用价值的类型,而这些又是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须加强
  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植物,我国先后颁布了《森林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和《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使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有了法律保障;划建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野生植物的原生地。截至2001年底,我国已建立珍稀植物繁育中心、植物园120多个和400多处珍稀植物种质种源基地,建成一座种质库、一座复份种质库和32个种质圃,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数量近36万份,其中有2万份是野生的……去年以来,农业部投资建设了7个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点,使许多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得到妥善保护,促进了一些濒危物种种群的恢复和发展。国家林业局于2001年底启动“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规划”,到2010年,全国90%的重点野生植物将得到有效保护。今年,农业部启动“野生大豆等农业野生植物保护专项计划”,以濒危野生植物为重点,对主要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进行调查、抢救性收集、原生境保护;成立野生植物保护领导小组,编制和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为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给子孙后代储备基因资源,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农科院的一些专家呼吁: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保护野生植物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效机制;对农业野生植物采集、经营等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抢救收集处于濒危状态的农业野生植物,建立农业野生保护植物物种及其近源种的基因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