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让好歌多起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13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让好歌多起来
  戴长林
  《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亮相,立即唱红,男女老少,口中哼哼的经常是《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的走红,得归之于这首歌的曲调娓娓抒情,歌词既通俗易懂又好学好唱,唤起了人间的亲情,因而广受听众欢迎。
  有道是好歌百唱不厌。一首好歌不但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还有不可小视的激励作用和战斗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威风;《学习雷锋好榜样》成为亿万军民如何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行为准则;《义勇军进行曲》更是唱出了中华民族前仆后继、不屈不挠、争取自由、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此外,早期流行的《南泥湾》、《我的祖国》、《洪湖水,浪打浪》、《我爱你,中国》,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十五的月亮》,90年代流行的《走进新时代》、《爱我中华》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百唱不厌。
  但毋庸讳言,近年来,人们喜闻乐道的优秀歌曲并不多,尤其是反映工人生活、工作的歌曲是少之又少。据报道,前两年,有人出资征集反映工人生活、工作的歌曲,结果居然一首也未征到,令人扼腕。而“你爱我,我爱你”,“爱味”很浓的歌曲在社会上却较为流行,给人一种非“爱”不能成曲之感。
  生活中不能没有好歌。那么如何才能让脍炙人口的好歌多起来呢?江苏省文联、省音协的做法值得借鉴。在南京举行“江苏省优秀创作歌曲”颁奖仪式上,重奖一等奖《西部春色》歌曲作者3万元奖金。据称,这是目前全国创作歌曲作者获得的最高额度的奖励。而这种集中对全省的优秀创作歌曲进行奖励的做法,在过去实不多见,在全国也是开风气之先。
  由此可以认为,让好歌多起来,激励机制不能少。歌曲创作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尤其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更要重视歌曲的宣传作用。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歌曲更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鉴此,其它地方不妨学学江苏省文联、省音协做法,建立激励机制,重奖优秀歌曲创作者,为繁荣歌曲创作,为人民大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尽职尽责,“铺路架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