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跨届”意识不可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11
第12版(民主与监督)
专栏:民主评说

  “跨届”意识不可少
马建国
近闻,山东省德州市人大常委会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跨届”工程:有为保证下届人大常委会机关高效运转而开展的查摆问题、改进工作大讨论,有为让选民选出高素质代表而组织的本届代表述职、公布代表实绩档案和对胜任代表职务人员进行调查摸底等活动。
他们这种立足本届、着眼下届的“跨届”意识值得赞扬。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一个艰巨、复杂、长期的历史进程,需要一届一届地不断探索才能日臻完善、逐步健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完成好这一根本任务,也只有保持其一贯性和连续性,坚持在继承中创新,才能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失误。而眼下面临的县级以上人大换届选举,则是新老交替、前后衔接的关键阶段。无论是直接选举,还是间接选举,都离不开本届人大常委会的组织和指导,即使在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仍要由上届人大常委会去召集会议。可见,当前本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精神状态、努力程度和工作质量,影响着下届人大代表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政权建设;交接成功与否,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所以说,只有树立“跨届”意识,才能演好换届选举这场“功在本届,利在下届”的重头戏。
然而,现实中并非人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与“跨届”意识相悖的“守摊”思想还占有一定的市场。其表现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不出差错为标准。当然,这对个人来说,算得上是保险之举,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以往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大监督实效不强,关键在于监督者水平欠佳;代表作用发挥不好。
如今,全国各地县级以上人大换届选举正在进行或者即将开始,处理好换届与跨届交接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要把届末的工作着力点及时转移到如何选高素质的人大代表和战斗力强的国家政权班子上来,同时要多在为下届创造一个好机制、好环境上花气力,多在为下届提供更多的好做法上做文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