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德国遵纪守时好清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01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编者的话
  百姓乘公交车自觉购票;酒窖平时无人看守;人们在公共场合办事自觉排队;路上驾车人互相礼让……本报四位现任或前任驻外记者从自己身边的小事着眼,绘就了一幅幅“素描”,从几个侧面展示了驻在国公民的社会公德现状。
德国遵纪守时好清洁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自觉购票相互信任
  第一次来德国的人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时,立即会发现这里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上车时没人查票,买票、检票全凭自觉。在人来人往的地铁站里,从入口处直至站台没有任何栅栏之类的阻隔物,尽可长驱直入。地铁站和公共汽车站里设有自动售票机,机器旁边设有用于检票的柱式检票机。乘客在自动售票机上自己选择所需的车票品种,如单程票、短程票、三天票、星期票、家庭票等等,把纸币或硬币投进去后,车票及零钱吐出,而后自己在自动检票机上打上该票有效期启始时间,你就可以上车了。从头到尾没有其他设备或工作人员在监督你是否买了票。即使是公共汽车,司机虽然也兼售票,但他绝不问每个乘客上车时是否都有票。
  记者第一次学会在德国乘坐公用车辆时的一个强烈的感觉是,在这个社会里存在着一种基于自觉基础上的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虽然无人瞪着眼睛在监督乘客,但在任何交通枢纽地点,都可以看到乘客们在售票机前主动购票。不久前,因为欧元开始使用,自动售票机暂停使用,人们排着队自觉从工作人员手里购票。人虽然多,但秩序井然。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倾倒垃圾,德国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已有多年,废纸、玻璃瓶、塑料包装和生活垃圾都分别倾倒在外观颜色不同的垃圾箱里。至于废玻璃瓶,又按绿色、褐色、无色分类,在街头的废瓶垃圾箱,经常见到有人提着一大堆废瓶,一一扔进相应的垃圾箱,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扔了之。行人过街时,即便无车驶过,也仍规规矩矩地等在路边,直到绿灯亮时才起步,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平常的事情。笔者曾在柏林听过两场音乐会,乐队指挥的指挥棒一挥起,全场顷刻之间变得鸦雀无声,那真是能达到连一根针落到地下也听得见的地步。在这种一点杂音都没有的环境,音乐达到“天籁之声”的效果。
遵守公德符
  合自身利益
  记者认为,公德在一个社会里能成为绝大多数人自觉自愿的行事标准,既有教育因素,也有社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形成的公共生活特点,更有对违反公德行为的惩戒措施作后盾。以教育因素为例,全民的义务教育毫无疑问发挥着基本的公德教育功能。德国自18世纪普鲁士实现义务教育以来,200多年形成的传统深深扎根于民众的头脑之中。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纪律性、分工协作关系取代农业生产的散漫特点、以人口聚居为特点的城市大量出现,这些都迫使着行政管理部门不断制定新的行为标准,来规范生活在这个共同体中的人们,同时也迫使每个人去适应共同生活的要求。
  上个世纪初,当工业化刚刚开始的时候,在柏林这样的大城市,交通状况曾一度处于混乱之中。从当时留下的电影资料看,街头行人、马车和刚出现的汽车在街上挤成了“一锅粥”,没有章法。交通规则完全是因为事故陡然上升,伤亡人数增加而不得不制定的。有了规则之后,每个人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了。当大家都意识到这种必不可少的约束是符合自己利益的时候,遵守公德就会成为风气。
  惩戒措施很必要
  没有惩戒措施,公德就不会成为自觉行为。以本文开头提到的自觉购票检票为例,严格的惩戒措施一直发挥着威慑作用。公交车辆里醒目地张贴着告示,写明逃票行为将被罚款30欧元,是最低票价的几十倍。公共交通公司实行抽查制,任何乘客都无法知道什么时候被抽查,所以权衡利弊还是自觉购票为好。付费停车也实行抽查制,一旦查出停车未付费者,罚款也至少是停车费的10倍以上。又如违章停车严重时车被警察派人拖走,如要取回必须缴纳几百欧元。哪怕碰上一次,谁还愿意再冒这“占小便宜吃大亏”的风险呢?!
  一个民族道德特点的形成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德国人的纪律性、遵守时间、讲究秩序和清洁在世界上是出名的,而这些特点的形成一直可以上溯到1701年诞生的普鲁士王国的传统。正是凭着这些特点,普鲁士以及后来的德国虽然起步晚,却迅速成为工业大国。也同样凭着这些特点,德国在战后的废墟上重新崛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准决定着它的未来。
(附图片)
本期漫画均由张颖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