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多极化趋势依然明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19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报道

  多极化趋势依然明显
苏格:美国对外政策“高开高走”,牵动大国关系起伏动荡,这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重要特点。2002年9月20日,美国政府公布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1986年以来,美国法律要求每届政府向国会提交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主要阐述在外交、防务及内政方面的总体目标和宏观政策。《报告》是布什政府对其执政以来,尤其是“9·11”事件之后,对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全面概括与展望。
  简而言之,《报告》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在国际棋盘上确立美国“超级大国”的战略坐标,决不允许其“超强”地位受到任何挑战;判定主要安全威胁为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打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确立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任务;与世界大国保持合作,以保证美国的战略利益;以“先发制人”方式打击恐怖主义和某些“无赖国家”;促进全球自由市场与贸易,传播美国价值观;应对新的安全挑战,改革美国国家安全体系等。
  然而,美国推行全球战略将受到一些内、外因素的制约。
  首先,世界多极化进程存在对美国政策的牵制因素。美国“大有大的难处”。尽管美国自认拥有“无可比拟”的军事实力,但难以完全“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而是不得不同联合国组织或其他大国进行合作。此外,全球化又使得国家间的利益出现种种重叠与交叉。美国维护自己利益的单边主义行动,难免不与其他国家的某些利益相抵触,并非所有国家都会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
  美国希望凭借其“绝对实力”来获取“绝对安全”,要完全实现并非易事。以打击恐怖主义为例,美国在“明处”,敌人在“暗处”,两者之间的较量是一种不对称的斗争。仅通过扩充实力难以杜绝“影踪无形”的恐怖威胁。
  就国内政治而言,美国政府强化“打恐”措施,扩大了某些政府部门的权力,但这又限制了美国公民享有的某些传统的“自由”。美国民意测验已经显示,政府出台的不少严厉的政策,已经引起有关社会层面的不满,进而增加社会稳定的变数。
  尹承德:美国的独超强势和强化全球战略攻势给多极化进程带来新的困难和曲折,在一定意义上看,美国的世界主角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主要作用有所强化。但是,对美国的力量和影响也应作恰如其分的估计,不能夸大。就经济力量而言,当今世界存在三个中心,即美国、欧盟和东亚,并不只有美国一个中心。就军事力量而言,不能笼统地说美国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世界战略力量仍基本保持均势。因为仅俄罗斯一个核大国就拥有同美大体相等的战略核力量,俄美都保有能摧毁对方多次的核打击能力,大国之间特别是俄美之间“核恐怖平衡”并没有被打破。就外交而言,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全球战略攻势在不少问题上碰壁受挫,并非处处旗开得胜。
  当今世界不是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而是向多极化演进的世界。美国固然凭独超强势给多极化进程带来干扰和冲击,但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力量也在发展,且已成为诸强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要求和目标。
  金灿荣:近年存在着一个笔者称之为“美国视点”的现象,即在分析国际形势时总从美国谈起,再围绕美国分析其他关系。客观地说,“美国视点”反映了美国力量在当今世界重大问题上的无所不在,反映了冷战后大国力量对比“一超多强”的现实,是正确的。从学术的角度看,这也是一种方便的办法。
  但是,随着中国力量近年来的崛起,有必要在讨论国际形势时增加一个“中国视点”。所谓“中国视点”是指在看待国际形势时必须考虑中国的影响,把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视为国际形势内在的一部分。2002年12月5日,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室主任哈斯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发表讲话时就指出,现在“看待任何国外事务都必须把中国包括在其中”。提出“中国视点”,依据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已经达到相当程度,而不是一个生活在孤独中的巨人,中国已经成为大部分世界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版除署名文章外,大部分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日前在京联合举办的“2002年国际形势”研讨会发言摘要,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发言者名单如下:
苏格(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尹承德(《国际问题研究》主编)
  钱文荣(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安惠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前大使)
  俞新天(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潘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冯绍雷(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郭震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姚有志(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
  钟少异(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研究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