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馆陶县有个“星期一夜谈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19
第11版(记者来信)
专栏: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农村工作创新征文

  馆陶县有个“星期一夜谈会”
  河北馆陶县委办公室牛兰学
  河北省馆陶县的“星期一夜谈会”远近闻名。事情要追溯到三年前。
  1999年6月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河北省馆陶县路桥乡党委书记、乡长来到一个村,组织召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会,解决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群众忙于农活,直到晚8点半才开会。会上,干部、群众踊跃发言,平等交流,气氛活泼融洽,顺利解决了问题。会后,大家认为这样的座谈会很好,应每星期一召开一次,总结上周情况,安排下周工作,而且在晚上开会,大家都能抽出时间参加。此后,路桥乡就形成了“星期一夜谈会”的惯例。县委领导参加了路桥乡南曹庄的“星期一夜谈会”后,认为这是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好形式,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现在,“星期一夜谈会”已逐渐规范化、制度化。
  程序规范化。乡村干部要预先确定好议题,避免“夜谈会”开成“乱谈会”,还要做好宣传动员、信息资料等准备工作。会议由一名副乡级以上干部主持。会后,乡村干部整理会议记录存入档案,并填写“‘星期一夜谈会’议定问题督办卡”,抓好落实。路桥乡满谷营村1998年有3户农民开始种油桃,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今年上半年,乡村干部连续召开三次“星期一油桃夜谈会”,请老种植户介绍经验,请技术人员讲授相关种植技术。会后,乡村在土地、水电、物料、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群众优惠和帮助,使该村油桃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
  干群平等化。夜谈会上,干部放下架子,与群众打成一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群众放下包袱,反映问题、想法,对有错误的干部和群众开展批评并提出建议。干部之间、干群之间、群众之间共同协商,平等交流,真正把夜谈会开成了“顺心会”、“交心会”。
  议事民主化。干部群众共同谋划村中的经济发展、村务管理、生产生活大计,民主决定处理各种问题的办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尤其是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今年6月,在房寨镇河寨五村的“星期一夜谈会”上,大家提出第一村民小组耕地距住地远、电力不足和人均耕地较少,按人口均摊税费,群众负担过重的问题。县委副书记王天仲、县电力公司负责人、镇主要负责人与群众商定,电力问题由镇电管所负责施工,所需资金由电管所承担一部分,村集体和群众再筹集一部分。税费负担问题,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现状的情况下,由其它村民小组的群众承担一组群众的部分负担。由于工作做得好,又实行了民主决策,群众完全出于自愿,问题解决得非常顺利。
  活动制度化。一是统一时间。各村根据情况,每周召开一次夜谈会,会议内容自定。今年以来,全县参加“星期一夜谈会”的人数已超过8000人次,共收集各类意见和建议700余条,采纳500余条,解决问题300余件。二是统一领导。县里成立“星期一夜谈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督导检查。三是县级领导定期参加。28名县级领导干部坚持每个月到自己所包的乡镇、村参加一次夜谈会。
  在夜谈会上,不公开的公开了,“大家说了大家算,大家定了大家干”,干群关系不断改善。过去常见的农民负担、宅基地、计划生育、财务混乱等问题变得容易解决。“星期一夜谈会”也成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好场所,农村干部群众素质不断提高,全县有8个后进村班子实现了转化升级,不少村还在夜谈会上找到了发家致富的新路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