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以新突破推动新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19
第9版(理论)
专栏:理论与实践

  以新突破推动新发展
谢兴旺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位于闽东沿海的霞浦,要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就必须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立足县域实际,坚持开拓创新,凝聚各方力量,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扶优做强,在优化产业结构上有新突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霞浦的海产养殖、五金工具、汽摩配件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日益突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加大对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要实施园区发展战略,优化存量结构,扩大产业总量,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工业园区环境,使更多的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二要实施集团发展战略,采用股权转让、收购兼并、合资经营、产权置换等方式,对相关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在企业主导产品的技术升级、扩大生产能力上下功夫,形成规模发展优势,将龙头骨干企业扶大做强。三要实施名牌发展战略,通过品牌资源的整合和政策措施的扶持,形成一批产品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大、发展前景好的名牌企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提升品位,在重塑城区形象上有新突破。提高城区建设品位,改善生活居住环境,既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的必然要求。因此,应开拓城市建设的思路,强化城区的建设、管理和经营。一要抓规划,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支撑、突出特色,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重点抓好城区和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增强城市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吸引和集聚功能。二要抓建设,严格按规划办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运行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不断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三要抓经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融资体制,采取民建公助、公建民助、公民共建或外商、民营独资等形式,加快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以人为本,在提高人的素质上有新突破。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因此,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一要以公民道德建设为核心,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科学的思想、开放的观念、创新的精神、竞争的意识、实干的作风和文明的素养。二要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镇重点抓社区,农村重点抓乡镇,行业重点抓窗口,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三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采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法,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树立形象,凝聚人心,增进团结,激励斗志。四要提高城乡文化品位,高标准建设好一批文化设施,整合文化资源,繁荣文化产业,不断增强城乡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管好队伍,在加强党的建设上有新突破。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要振奋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通过深入开展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使广大党员和干部的思想境界有新升华、业务能力有新提高、机关作风有新转变、各项工作有新进展。二要形成氛围。围绕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勤政建设和廉政建设、讲效率与高质量、有限政府和有效服务结合起来,开展以“奉献于事业、服务于人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形成干部自觉提高素质、努力争先创优的内在动力。三要狠抓落实。各地应结合自身情况,全面抓好增收节支、农业生产、项目经济、招商引资、机关效能、精神文明、党的建设等工作,力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先行一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