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铸就民族工业的脊梁——记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明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22
第4版(要闻)
专栏:

  铸就民族工业的脊梁
——记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明坚
本报记者刘霄
(一)
1999年3月29日,年仅35岁的万明坚带着3个人和1000万元的投资,组建了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此时,正是国外手机品牌在中国一统天下的时候。有人断言:国产手机前途黯淡,TCL用这点可怜的投入就想迈入移动通信这个门坎很高的产业,绝对会是血本无归,败个一塌糊涂。
然而,所有灾难性预言迅速被TCL手机骄人的业绩打破。2001年,TCL手机销量达130万部,销售额达30亿元,实现利税5.6亿元,成功地树立了“中国手机新形象”,同时以10.2%的市场占有率,雄居国产手机品牌第一。
2002年9月,TCL手机市场占有率上升至12.15%,进入中国手机市场前三名,与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比肩而立,打破了洋品牌纵横中国10多年的市场垄断局面。
2002年12月11日,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在过去三个财政年度的营业额增加了260多倍,名列德勤首届亚太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企业排行榜首,成为亚太地区成长最快的高科技企业。
(二)
1991年,万明坚获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及通信系统学科博士学位,成为我国自行培养的第一代通讯专业博士。1994年,万明坚正式加盟TCL集团,相继为公司攻克技术难题56个,发明新产品30项,20项科技成果获奖。他本人年年都是TCL集团先进工作者,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的科研专家,还曾赢得“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1999年,一贯以技术见长的万明坚出任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当时,洋品牌在中国一统天下,国产手机步履维艰。万明坚完全可以像当时一些生产国产手机的厂家那样,在外观上对国外手机稍加改变,贴牌生产。这样的方式,投入少、风险低。然而万明坚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主研发、生产,打造真正的民族手机品牌。
已经在中国电子业奋战了10多年的万明坚深深懂得:中国企业的最大优势在于制造,但这种制造应该掌握核心技术,而不仅仅是靠低廉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在加工过程中的累积,那样极易陷入低水平的价格战。只有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才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1999年5月,万明坚提出了“五个国际化”:研发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资本运作和财务决策国际化;公司内部决策系统和信息管理国际化。
2000年10月,万明坚主持开发的TCL999D隆重登场,这个产品不但以第一款国产高档手机的地位结束了外国品牌在高端市场独霸的格局,而且还成为全球第一款宝石手机。通过这款手机,TCL改变了许多人对国产手机的印象,让众多消费者意识到:国产手机也能够代表时尚、潮流,能够将古典与现代人的审美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更能切合国人的消费心理,采用国际流行的折叠式外观设计,造型美观,功能强大,技术先进,但比国外品牌同等功能同类型的手机便宜近30%。
(三)
TCL999D的巨大成功大大鼓舞了员工的士气。TCL手机开始全方位与国外品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年销售额以平均10倍数的速度增长,预计2002年可以达到10亿美金,企业发展速度超过了康柏、戴尔等世界知名企业。
到今天,TCL手机平均每月推出一款新机,这种速度,连世界一流的企业都感到惊讶。这种惊讶还来自TCL人才的迅速聚集:3年过去,公司员工从4人发展到5000人,受过高等教育的占87%,博士、硕士上百名,其中博士15人,平均年龄28岁。
2000年3月,TCL还处在创业初期,资金困难,举步维艰,万明坚顶住种种压力和非议,以年薪30万招博士,10名胸怀大志的博士先后加盟TCL。2001年4月,万明坚又以百万年薪招揽海外英才,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郭爱平博士和原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刘飞博士相继回国,在企业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2年,5名加拿大博士放弃在国外良好的发展机会,成为TCL手机技术开发的中坚力量。
公司大了,万明坚的实业强国梦并没有停滞,他更感肩上责任的沉重,他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下岗工人、进城务工者和没钱读书的孩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困难家庭。他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实业强国的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员工、学子和社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