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了不起的十万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23
第1版(要闻)
专栏:年终经济形势专稿之一

  了不起的十万亿
本报记者朱剑红
年终将近,喜报频传。国家统计局局长朱之鑫日前表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8%,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跨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成就也来之不易!
  一天等于小半年
  10万亿元令人振奋。
  经济总量迈上10万亿元台阶,表明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更为雄厚,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元,说明我国经济实力今非昔比,现在,我国一天就创造国内生产总值270多亿元,约相当于1952年全年的40%。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支撑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近5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6%。今年,从前11个月的统计数字看,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效益都创造了新纪录:固定资产投资达261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4%,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速度;工业生产保持高位运行,1—11月增长12.4%,预计全年增速超过12%,是近几年来最快的速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实现36506亿元,考虑物价因素,比去年同期实际增长10.3%;实际利用外资480亿美元,预计全年超过5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出口达到2937亿美元,全年出口增长可望超过20%,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将突破6000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元,意味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今年消费领域十分热闹,汽车、住房等重量级消费品销售活跃。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个人购买商品房的消费支出同比增长37.3%,占全部商品房销售额的90.2%。轿车销售90.8万辆,同比增长51.7%。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增加了旅游消费,假日消费黄金周红红火火。手机、微机、彩电、DVD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我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均居世界第一。
  五年上了三个大台阶
  10万亿元凝聚无数艰辛。
  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是亿万人民半个多世纪艰苦奋斗的成果,是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无数心血的凝结。新中国经济在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子上起步。到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也只有679亿元。从679亿元到10万亿元,多么巨大的跨越。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1998年以来,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敢决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成功地驾驭了复杂多变的经济全局。5年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跃上8万亿元、9万亿元和10万亿元三个大台阶。
  今年的经济增长更是克服重重困难的结果。面对世界经济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和国内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1500亿元国债资金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和引导作用。
  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拉动了经济增长,经济运行也呈现新的特点,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经济的稳定性增强。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分季度的轨迹基本上是前高后低,稳定性相对较差。但今年的经济运行则摆脱了这一状况,经济增长逐季稳步回升,一到三季度分别为7.6%、8%和8.1%。
  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增强。在国债投资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民间投资正在加速启动,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的格局已经发生变化。据统计,前10个月,民间投资增长速度达到18%,是去年同期增长速度的两倍。国内民间投资的比重已经接近国有投资。今年我国的国债投资规模没有增加,但与国债联系比较少的房地产投资、城乡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都很快。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我国对外经济的增长也令人欣喜。外贸进出口总值在前10个月已经逼近了去年全年的水平。特别是出口,前10个月增长了20%以上,净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近年来首次对经济增长实现了正拉动。
  新起点上再登攀
  10万亿元是一个新的起点。
  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
  我们的经济总量已位于世界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人均水平则更低。发展经济的步伐一刻也不能放松。
  2003年,世界经济的环境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当前出现的一些复苏迹象被经济学家称为“温和复苏”,世界三大经济体的状况并不乐观。我国扩大出口的难度较大。
  从国内情况看,有效需求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形势严峻等,都是制约经济增长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此外,虽然今年我们平稳度过了“加入世贸初年”,但经济学家认为,还不能轻言经受了开放的考验,竞争将逐步逐层展开。因此,我们必须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和克服困难的措施想得周全一些。
  虽然困难不少,但有利条件也很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确定,明年将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国民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活力。
  2003年,是贯彻党的十六大
  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新步伐的重要一年。迈上新台阶的国民经济,又要开始新的发展里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