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祁连县治理黑河源头生态环境两年完成国债投资七千五百一十八万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23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祁连县治理黑河源头生态环境
两年完成国债投资七千五百一十八万元
本报西宁12月22日电记者马应珊报道:皑皑白雪覆盖了祁连山,800多公里的黑河结束了长达20年的断流,从这里滚滚而下,横贯甘肃河西走廊的张掖、酒泉产粮区,直奔内蒙古额济纳旗农业灌溉区。在中央的关心、支持下,祁连县人民经过多年努力,大力治理黑河源头生态环境,取得显著成效。
  黑河发源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境内的祁连山腹地,是我国西部的第二大内陆河,干流全长821公里,流域总面积约14.2万平方公里。近20年来,黑河源头地区草原沙化180多万亩,祁连县境内的森林面积减少16%,黑河源头水量下降,黑河从1982年开始出现断流。这严重影响了甘肃河西走廊农业灌溉用水。内蒙古额济纳旗由于缺水,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
  2000年5月,中央决定投资1.045亿元国债资金治理祁连山区的黑河源头生态环境。祁连县委、县政府集中使用资金,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大力治理黑河源头生态。两年来,共完成国债投资7518万元,在黑河源头种草16.6万亩,植树造林2.4万亩,封山育林40万亩,围栏草原120万亩,种草治理黑土滩10万亩,从而遏制了黑河源头的生态恶化,提高了水源涵养量。今年,流入甘肃、内蒙古的黑河水量增加了8亿立方米,结束了黑河水断流,保证了甘肃、内蒙古两省区250万亩农田的灌溉和治理沙化的用水量。
  同时,祁连县利用地方投资累计完成人工造林4.9万亩,封山育林7.2万亩。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工程”、“草地地面无鼠害工程”等项目,累计种草25.51万亩,种植一年生牧草2.5万亩,冬春草地围栏封育800余亩;打井289眼,修建人畜饮水管道21条185公里,保护了草原,改善缺水草地17.6万亩,解决了3500人、7.5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