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犁波耕浪绘蓝图——海军海洋测绘部队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23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身体力行“三个代表”

  犁波耕浪绘蓝图
——海军海洋测绘部队纪事
孙彦新徐锋
  12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郑重宣布:经过海测部队官兵53年
  的艰苦努力,我国全部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调查测量和海图绘制工作胜利完成!北海、东海、南海三大舰队的测量船同时汽笛长鸣……
  53载犁波耕浪,共和国的每一条航道都洒有海测兵的汗水;朵朵浪花都赞颂着海测兵的功绩:他们测量岛屿6500余座,探测航行障碍物14000多个,总测线里程达290多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70多周;他们出版的2300多幅覆盖全部中国海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比例尺海图,行销全球60多个国家,成为一个泱泱海洋大国伟大复兴的新见证!
新中国成立之初,海洋测绘领域是一片空白,竟然没有一张自己的海图。刚刚组建的海测部队冒着敌人的炮火,乘坐小舢板,利用水铊、测杆等简易测量工具,编制出了新中国第一期航海通告,为解放沿海岛屿提供了必要保障。
1958年,海军测绘部队从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沿海海区开始了基础测量;70年代完成了我国距岸100海里海区的海洋基础测绘工作;80年代在没有精确海图的情况下,南海舰队某测量船闯险滩、探暗礁、战狂风、斗恶浪,艰难地完成了“南沙第一测”;90年代蕴藏丰富石油资源的东海大陆架全面测量完成;2002年7月南沙最后一幅新海图诞生……
海测成果不断走上海军战斗力建设的前台,有效提升了部队履行神圣使命的能力。
1988年9月27日,新型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撕开洋面、轰然出水、直刺苍穹,这是准确的海洋重力测量成果发挥作用的精彩例证;2001年4月,为新型潜艇开辟训练场的重任又一次落在海测部队肩上,他们昼夜不停扫海作业、反复进行加密测量,保障训练一举成功。近年来,海测部队32次完成卫星发射、弹道导弹试验、重大演习等应急测量保障任务。
海洋测绘是一项基础性超前性的工作,人类的一切海上活动都离不开海测保障。国家重点工程、海南洋浦开发区洋浦港通航前夕,急请海测部队某部清扫航道,两艘海测船进行拉网式清扫时竟然发现,主航道上耸立着体积达3立方米的暗礁,“好险!”港务局领导倒吸一口冷气,要不是海测部队拔掉港口咽喉上的钉子,后果将不堪设想。近年来,中国海测兵在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的特殊战场上捷报频传。他们在宁波北仑港选址勘察、大亚湾核电站码头工程水深测量把关、“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最南端两个观测站的建设等25项国家重点工程中,书写下了崭新的篇章。
苍茫的大海见证着海测兵的功绩,同时也见证着中国海测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2001年8月的第二十一届世界制图大会上,国际海道测量组织主席安格利·萨诺先生说:“中国海道测量能力已经和世界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从舢板小艇到中远海测量船;从原始的测点、测线到多波束测深一测一大片;从读水尺记潮位到自动测潮仪采集处理数据自动化……经过一代代海测科研人员的刻苦攻关,我国海洋测绘测量设备已经与世界同步,测量规范与国际接轨。
海洋世纪的到来,为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12月1日,新修订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把海洋国土测绘这项神圣使命再一次赋予了人民海军。
正在进行总结表彰的海测部队满怀激情地勾画出他们新的航线:从仅以船载方式获取信息,发展到航天、航空、潜艇等多种测量平台和多种传感器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海洋信息;提供高精度数字化产品,建立海区诸要素矢量与影像数据库;实现中国海区民用海图及军用港湾海图3年更新一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