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朝鲜半岛乍暖还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23
第7版(国际·体育)
专栏:年终报道

  朝鲜半岛乍暖还寒
  本报驻外记者赵嘉鸣徐宝康任毓骏孙东民本报编辑王莉
  王莉:2002年朝鲜半岛局势处在一个充满变数的调整期,呈现既有积极变化,又显迷雾重重的态势。朝韩双方和解、合作的进程有所发展,朝日首脑会谈、核风波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复杂因素,半岛局势呈现出“乍暖还寒”的特点。在此,我们邀请本报驻朝鲜、韩国、美国和日本站的记者,共同对今年朝鲜半岛的局势作一回顾与展望。
  赵嘉鸣(本报驻朝鲜记者):根据中朝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加强合作”,一年来,传统的中朝友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为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始终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得到了有关各方的高度评价。
  朝鲜高度重视发展朝俄两国关系。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8月20日至24日对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了访问,并和普京总统举行了会晤。两国领导人均表示,要在各个领域加强双边合作,双方就连接朝鲜半岛铁路和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等经济合作事宜达成了重要共识。
  朝韩关系虽然经历过一些曲折,甚至发生了“6·29”海上武装冲突这样的事端,但朝韩双方都能以大局为重,遵照《6·15北南共同宣言》的主旨和要求,使朝韩关系在多个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实质性进展。4月初,金正日会见了金大中总统特使,朝韩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双方将全面恢复中断的关系。8月,朝韩重开部长级会谈。
  徐宝康(本报驻韩国记者):8月30日,韩朝在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达成连接韩朝东部和西部两条铁路和公路交通大动脉以及建设开城工业园区等8项协议,开启了韩朝双方迈向“实质性”合作的进程。9月18日,韩朝双方同时分别在军事分界线的东线和西线两侧,举行了“东海线”、“京义线”铁路和公路连接工程的开工仪式。这是南北分裂57年来,首次开启“三八”线,以实现南北陆路交通大动脉互通的壮举。韩国舆论认为,“这是南北携手走向未来的新的历史出发点”。目前,韩朝在军事分界线非军事区内的排雷工作尽管遇到一些麻烦,但总体进程比较顺利,东部“东海线”一带的排雷已全部结束。11月下旬,朝鲜公布兴建金刚山国际旅游特区计划和颁布开城工业区法,韩国政府表示欢迎,韩国企业也表现出浓厚兴趣。韩朝双方在文化和体育交流上也有突破。有代表性的是第十四届釜山亚运会,朝鲜国旗历史上首次飘扬在韩国国土上。亚运会期间,韩朝双方拉拉队的精彩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朝鲜半岛和平进程刚有起色之时,核风波骤起使半岛的和平稳定再次面临严峻挑战。在新挑战面前,韩国政府一直强调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这一问题。金大中总统明确表示,“解决朝鲜核问题,不是战争,也不是制裁,而是要通过对话来解决”。在刚刚结束的韩国第十六届总统选举中,新千年民主党候选人卢武铉以微弱多数战胜对手——大国家党候选人李会昌,当选为下届韩国总统。在对朝政策问题上,卢武铉主张以和平方式,通过对话解决朝鲜的核问题,继续推进与朝鲜的和解合作政策,进行交流与合作,并向朝鲜提供援助,避免半岛发生危机。
  任毓骏(本报驻美国记者):布什入主白宫后,暂停与朝鲜对话,并重新评估克林顿政府的对朝政策,美朝关系陷入僵局。今年1月,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把朝鲜称为“邪恶轴心”国之一。朝鲜对此反应强烈,进行了严厉谴责。2月布什访问韩国时,曾呼吁朝鲜与美国谈判,并表示无意攻打朝鲜。作为回应,4月下旬,朝鲜向美国政府表示,希望美国国务院派特使访问平壤。
  美朝双方的试探直到5个月后才有了下文。10月初,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以布什总统特使的身份率团访问朝鲜,与朝鲜外务省第一副相姜锡柱举行了会谈并受到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的接见。凯利在韩国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双方的对话是“有用而坦率的”,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但并未做出决定或达成协议。10月16日,美国突然宣布,朝鲜在与凯利的谈话中承认其“拥有秘密核武计划”。据报道,11月中旬,朝鲜媒体称拥有“强有力的军事手段,包括核武器”。美国、日本和韩国舆论闻之哗然,纷纷猜测朝鲜意图。美国宣布,由于朝鲜违约发展核武器,从12月开始停止向朝方供应重油。美朝关系进入结冰期。布什表示,朝鲜除了全面消除其核武器发展项目之外别无选择。布什还说:“美国无意侵犯朝鲜”。到目前为止,美国对朝鲜的政策有别于对伊拉克和伊朗的政策。美国一位亚洲问题专家指出,布什政府停止对朝鲜供油是强硬之举,但又没有关上谈判的大门,可称之为“鹰派接触政策”。
  赵嘉鸣:在因核武器开发计划而导致朝美关系又趋紧张后,朝鲜方面表示,如果美国通过互不侵犯条约在法律上承诺对朝鲜不使用核武器、不侵犯朝鲜,朝鲜也愿意消除美国在安全方面的忧虑。但对于美国宣布自12月起停止供应重油,朝方于12月12日宣布解除核冻结,朝美关系更趋紧张。无论是朝美关系还是所谓核问题,只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和克制,切实维护和履行1994年签署的朝美框架协议,保障对话和接触渠道的畅通,朝美两国之间就能逐步缩小分歧、寻求共同点,最终使两国关系由紧张走向缓和。
  孙东民(本报驻日本记者):回顾2002年的日本外交,日朝关系始终被置于日本外交的中心位置。9月17日小泉作为日本首相首次访朝,与金正日举行会谈并发表日朝平壤宣言,这是日朝关系中的历史性事件。两国首脑同意清算“不幸的过去”,解决两国间悬而未决的问题,并就实现邦交正常化进行会谈。在首脑会谈中,朝方就在两国关系严重对立的冷战时期发生的绑架日本人事件表示道歉。在双方的商定下,被绑架的5名失踪者于10月15日回国探亲一至两周。但由于日本政府此后决定5名失踪者不再回朝,并要求朝方早日送回失踪者的在朝亲属,朝方强烈反对日方不遵守约定,导致双方的事务级外交谈判无果而终,邦交正常化谈判无限拖延,两国关系再次陷入僵局。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时期以来,从日本政界到舆论界的“冷战思维”突出。一些报刊和政治家对日本殖民统治朝鲜36年的历史至今没有得到清算和在二战期间曾绑架过数十万朝鲜人等装聋作哑,却借被绑架问题一味煽动民族情绪和对朝鲜的敌视情绪。除绑架问题外,一些报刊又在朝鲜的核武器开发问题上大做文章,渲染朝鲜“邪恶轴心论”,把朝鲜指为“恐怖国家”,导致一些在日本定居的朝鲜人在社会上受到歧视。日本外交协会出于人道立场援助朝鲜大米也受到攻击,认为干扰了日本的“外交部署”,令人感到日本仍缺乏在东北亚构筑和平的诚意以及推动朝鲜半岛统一的战略思考。
  王莉:实现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目前,形势需要有关各方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实际行动去打破僵局,使来之不易的缓和趋势保持并继续发展下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