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困境中的对策——巴西利亚邮报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24
第3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困境中的对策
——巴西利亚邮报访问记
本报代表团
站在大门口迎接我们的是佩得罗——巴西利亚邮报国际部资深记者。一见面,他就热情洋溢地告诉我们:两年前,他随团访问过人民日报社,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能够在这里接待来自人民日报社的同行,是老朋友再见面,非常高兴。
这是11月20日下午,我们到巴西利亚的第一天,开始对巴西利亚邮报访问的情景。
佩得罗把我们引进报社的接待室,和正在社内的巴西利亚邮报的主要负责人一一见面后,双方就报纸的出版和发行进行交流和探讨。
巴西利亚邮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08年,当时在英国伦敦开始了这张报纸的发行,但后来停刊了很长时间,直到1960年巴西利亚被作为巴西首都时才得以复刊。目前,巴西利亚邮报是巴西的第四大报,是首都巴西利亚的第一大报。近年来,该报的国际国内影响越来越大,去年获得了全国报道奖的头奖。此外,该报每年都获得了从报纸的版面设计到刊载内容的诸多奖项。
谈起报纸的发行,巴西利亚邮报的同行告诉我们,和全国其他报纸一样,数字每天都会有变化,多的时候,每周能发行到80多万份,周末能发行15万多份。这份报纸的固定订户每周有50多万。在巴西利亚加上周边的卫星城200多万人口的一个地区,这个发行量算是比较可观的。
但是,巴西利亚邮报的同行们却没有丝毫的乐观。他们说,电子媒体飞速进入人们的生活,新情况和新问题在不断影响着报纸的出版和发行,如:读者群体日渐缩小、口味越来越挑剔;国内经济不景气,导致报纸广告收入减少,报纸的经营无利润可言,等等。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日趋严峻的生存环境,巴西利亚邮报采取了一些适合报社情况的对策。说到这里,佩得罗带我们走出了接待室,参观了巴西利亚邮报的一个个出版环节。
队伍不固定,人才竞争上岗。报社的编辑记者是根据其工作业绩和效率来确定岗位的,不能胜任者可以随时让他下岗。编辑部的大厅里,热闹嘈杂,我们看到在电脑前紧张忙碌和认真争论的大都是年青人。佩得罗告诉我们,报社一线编辑记者的平均年龄是25岁。我们问,年轻人来报社工作都有些什么条件?他说,至少要符合以下3个条件:一、必须专业对口,是国家认可的大学正式毕业生;二、必须在本报实习过;三、必须经过报社领导考核通过。
版面不确定,稿件竞争上版。巴西利亚邮报的编辑部下设社会、文化、教育、体育、国际等部门。这些部门都拥有自己的版面,但他们的稿件放在头版或是其他版面以及占多大版面是不确定的,要经过每天的评议和竞争才能确定。我们所在的接待室,就是每天下午编辑部的版面评议、竞争的场所。这种评议、竞争会,通常是由当天的执行总编辑主持,争执不下时,由执行总编辑裁定。在接待室的留言板上我们看到一些推介自己版面和稿件的留言。佩得罗告诉我们,对当天人们最关心的问题通常是占据整个头版,甚至第二天的整个头版。
稿件质量决定版面数量。巴西利亚邮报每天出版的版面,是根据当天的新闻内容确定的。当天的新闻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版面则会相应增多。一般情况下,每周的四、五、六3天的版面要多一些。
读者调查结果左右编辑技巧。我们来到制版车间时,佩得罗拿着一张当天晚上要印刷的报纸版样给我们看,标题和图片占据着很大的位置,非常显眼。他说,读者的态度决定着巴西利亚邮报的版面形式。前些时候,巴西利亚邮报做了一个读者调查,结果显示,读者拿到报纸后,30%的人看看题目;30%的人看看图片;30%的人看看题目、看看图片再看看导语;只有10%的人把一份报纸从头看到尾。显然,这个调查结果对报纸的编辑技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多种方式图发展。比娜是教育版的负责人。这位漂亮姑娘陪着我们全程走访了编辑部。她告诉我们,教育版除了负责对全国400多所中小学校的报道外,还有为这些学校编辑、印刷课本的业务。每个假期教育版都会组织一些学生来编辑部参观报纸的编辑流程。比娜为她自己组织实施了这些活动感到自豪。她说:“这种互动的交流,不仅留住了一批固定的读者,而且推动了报社事业的发展。”
批评揭露性的稿件是卖点。佩得罗告诉我们,巴西利亚邮报每天刊载的报道90%以上的内容是批评揭露性的。我们问,会不会引起法律上的纠纷?佩得罗说,大多数的批评揭露性稿件都会有法律诉讼的麻烦,但在这些法律诉讼中报社和记者都赢了。
巴西利亚邮报所做的这些努力,无疑是从巴西的国情出发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要真正走出困难的境地,显然还需要假以时日。
我们在相互祝愿中,告别了佩得罗,告别了比娜,告别了巴西利亚邮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