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2002,我们共同走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24
第8版(体育)
专栏:体育时评

  2002,我们共同走过
  萧鸣
  2002年的世界体坛,介于两届夏季奥运会中间,对于中国体育健儿来说,虽然少了波澜壮阔的奥运“大考”场面,但也不乏五彩缤纷的优美画卷。
  中国足球队首次踏入世界杯决赛圈,尽管战绩欠理想,仍然吸引了亿万观众的目光;冰雪运动员在冬奥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为中国体育史册又填补了一项空白;出征釜山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为自己的“中考”交上了满意的答卷,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继续保持亚洲领先;“小巨人”姚明当选NBA状元秀,并在赛场上逐渐显示出当之无愧的技艺;还有孙继海等足球选手登陆英超联赛;女曲、女篮、女排姑娘在世界大赛上英姿飒爽,取得新的突破,有新的进步。这些刚刚过去的体育事件,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回首2002年中国体育的时候,还有一件带有指导方针性的大事不应该被人们忘记,虽然一般球迷往往容易忽略它,但它对中国体育和体育工作者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就是2002年7月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随后,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同志会见了与会代表。当今世界各国中,像中国政府和领导人这样重视关心体育工作的并不多见。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体育是关系人民健康的大事,体育水平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出发,进一步规划和加快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
  当前,中国体育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国家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将要举办北京奥运会,这一切都对体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尽管中国体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限制,我国目前仍然算不上一个体育比赛活跃、健身娱乐风气浓厚的国家,在强健民族体魄、全面提高竞技水平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也还需要不断加深和提高。
  进一步发展中国体育,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在深化体育改革,推进体育社会化,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等方面,都要拓展视野,开阔思路,力争有新的举措和突破。比如,怎样更广泛地开展学校和青少年体育,如何发挥学校培养体育人才的优势;再如,引入职业体育竞赛体制后,如何防止金钱控制和左右体育,怎样铲除体育领域中的腐败现象等等。面对类似这样的新课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的体育工作者与社会各界一起,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的经验,探索新的路子,从而实现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