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当健身不再是一种奢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24
第8版(体育)
专栏:全民健身篇

  当健身不再是一种奢望
本报记者李中文
全民健身,一个耳熟能详的概念;全民健身,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全民健身因深入人心而叫响大江南北,全民健身因实施起来千头万绪而显得并不轻松。
  如果单从我国体育人口持续增长的态势看,我国开展的全民健身运动的确已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如果抛开数字对已有的健身人群进行细致分析,其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盘点困扰全民健身运动深入、持续开展的症结,中青年人无暇顾及健身、无相应的人群和场地配合健身活动,当是所有症结中的重点与难点。毫无疑问,为工作、学习、生活奔忙的中青年人是当前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流群体,但正是当中青年人融入这种主流时,健身的冲动、娱乐的激情却在悄悄远离他们。试想,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延续下去,势必会影响我国的人口质量,进而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预期目标的实现。
  谈及中青年人健身活动的匮乏,反观这一群体在学生时代的健身表现,从中应该可以发现中青年人逐渐远离健身活动的起因。学生时代,系与系、班与班、三五好友之间,约定一下时间,打场篮球、踢场足球,谈笑间即可成行。而且这种活动,多半不是为了健身而健身,更多的是出于娱乐、沟通、嬉戏的需要。重要的是,学生时代有相对固定的社交群体,有相对趋同的娱乐、健身需求,有相对稳定的健身、娱乐的时间和空间。而一旦从校门迈向社会,因环境的变化、工作压力的出现,以及固有的健身时间、空间、团体的丧失,大多数学生时代的体育人口离开学校后便逐渐中断了体育活动。这种体育人口的流失现象,直接导致的后果便是“我国体育人口年龄分布呈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分布”。
  从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看,除体育人口年龄呈马鞍形分布外,职工体育人口相对减少,群众体育整体消费水平较低,场地设施、体育知识及资金短缺等,同样是制约中国群众体育向纵深发展的主要因素。将所有这些制约因素归纳一下,可以说中青年人最缺少的是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整个社会群体缺少的是从事体育锻炼的空间和消费能力。如果再进行深层次分析,中青年人除了缺少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外,更需要的是社会的关怀,那就是应想办法将他们从工作的忙碌和生活的奔波中解脱出来,还他们以体育健身的乐趣;至于老年人和少年人这两个相对比较稳固的健身群体,需要重视的是老年人健身的无序状态和青少年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因体育锻炼时间减少导致的体质下降苗头。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健身成为一种需求时,人们关注的是健身到底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当健身成为一种时尚时,人们关注的是怎样健身才能达到好的锻炼效果;比较理想的状态是让健身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欲达到这种理想状态,需要的是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支撑。
  当前,我国体育人口的持续增长,知识分子的体育参与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有所改善,有近四成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准备在条件合适的时候重新参加体育活动,群众的体育参与意识不断提高,都是一些很好的发展势头。但我国城乡居民群众体育活动的场所依然以公园、街头巷尾、江河湖畔等非正规体育场所为主进行锻炼以及我国体育人口年龄分布不合理的事实昭示我们,健身对于我国相当大一部分城乡居民来说还是一种奢望。
  岁末盘点,展望未来,但愿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健身大军的行列中来,但愿健身对于中青年人来说不再是一种奢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