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知识的生命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24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知识的生命力
陈沙
  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想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想到培根所说的知识的“生殖力”。
  (一)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也曾尖锐抨击过当时英国流行的知识空洞平庸不管用,“没有生殖力”。他甚至说,“我们现在掌握的知识连教我们去希求什么都不够!”培根是16世纪英国伟大的思想家,工业革命前夜领导思想潮流的先驱,马克思称他是“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二)对于知识的“生殖力”可以这样去理解:知识应该给人以想象和启迪,激发人的创造力:知识和知识相结合形成新的生长点,亦即今天通常说的知识颗粒凝聚、知识板块重组、知识领域延伸、知识的金字塔渐高渐起。知道这个道理,是重要的。科学知识的边缘融合,衍生分化,不断演绎着人类文明的旖旎风光。所有最辉煌的思想成果,无一不是知识凝聚爆发出的“综合效应”。谁想拥有力量,谁就必须拥有更加广博的知识。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三)培根的知识“生殖力”所关注的是一个隐蔽着的更加重要的环节——实践,是让知识在实践中产生效果,将科学理论与工业结合,转化为改进人类物质生活的力量。培根特别强调“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的合于一体”、“人类智慧与事物本性的结合”、人类统治万物的权力“深藏在知识和技术之中”。正是这样几个结合,被凝缩成“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实际上,肯定知识的力量,与批评知识没有“生殖力”,在培根那里是内在地统一的,其辩证意义在于:知识的力量,只有见诸实践才能生效,才能生殖和发展。知识的力量和生产,哪一条都离不开实践。
  由此想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四)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和时代结合,和国情结合,和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不结合,什么用处也没有;只要一结合,就不是原封不动的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形成列宁主义,在中国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五)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已经并将继续长入人类文明大树的年轮,支撑和孕育着新的枝干、新的生长点。不经过艰苦努力,是很难入其“堂奥”的。但是,即使这些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也不能只是挂在嘴边,关键在于运用,在于和实践相结合,生出新的知识和理论来。
  (六)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成果之“集大成”,这是其威力所在。对于这一点,我们容易记住。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来,人类历史从工业化到信息化,从地球文明走向宇宙文明,知识总量迅猛膨胀,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得到空前拓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想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仍然需要“集大成”。对于这一点,我们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
  而且不要忘记,所有“集大成”,都是具体的时代的产物,是和那个时代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产物。
  (七)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指出,农业文明是人类第一次革命,将科学应用于工业,导致人类文明的第二次革命。今天,人们已经预感到,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工业,正在导致人类文明的第三次革命。历史演进的这一巨大空间,同时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繁荣的巨大空间。
  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但是,我们是在比较落后、准备不很充分的情况下,走向世界,迎接这个时代的,充满了风险和机遇。我们必须适应和把握这个时代和国情,在知识、能力特别是指导思想上,承继过去,而又不能重复过去;借鉴别人,而又不能重复别人。这是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国际背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