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遥感助考古屡创奇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24
第10版(人文社科)
专栏:

  遥感助考古屡创奇迹
曲志红
当最现代的航空遥感技术介入到传统考古领域,很多考古学家忽然感到自己似乎有了“第三只眼睛”,很多以往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目标,在遥感图片上一目了然,甚至深藏地下或水中的古代遗迹,也难逃“遥感”的透视。在“第一届全国遥感考古会议”上,人们再一次认识到科技在环境、人文演变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从1993年底我国在华东师大建立第一个以遥感考古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开放实验室以来,有关部门和单位先后在长江下游、丝绸之路、中原大地等区域进行了遥感考古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遥感考古有北京长城和故宫的遥感考古、地下隋长城遥感考古、海洋水下考古等项目。而去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华东师大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共同组建的全国性遥感考古研究机构“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的遥感考古研究进入了长足发展阶段。一年时间里,这个实验室先后在内蒙古、陕北、四川等地开展了航天、航空遥感考古研究,同时在浙江、河南、安徽等省建立了6个省级遥感考古工作站,取得多项遥感考古成果。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很多珍贵的历史遗迹或被掩埋地下,或散落深山老林,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存留状态,给我们发现、保护这些历史遗产带来极大的困难和不便。而遥感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们快速、准确地获取大量地下和地表的各种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许多长期无法解决的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客观材料。
  遥感技术与考古相结合,给我国文物考古事业带来新的活力。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十五”期间将有许多重大遥感考古科研项目展开,如西周王陵遗址、成都史前聚落遗址、内蒙古古代大型遗址等遥感与环境的综合考古学研究,这些都将在不动土发掘、不破坏大遗址环境风貌前提下进行,为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开创新途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