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舞蹈创作呈现环保意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24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岁末文艺大盘点(一)

  舞蹈创作
呈现环保意识
冯双白
舞剧《藏羚羊》(右下图为舞蹈家刘震的表演),把近年来小型舞蹈和大型舞剧创作中渐渐苏醒的环保意识推向了高潮。在北京保利剧院里,《藏羚羊》几乎用全剧来表现那雪域高原上的美丽生灵顽强战胜严酷的自然暴风雪,在高山之巅把孕育已久的生命投放在灿烂的阳光下。然而,那贪婪的饕餮之徒打响了罪恶的枪声,藏羚羊随之一排排倒下!枪声似乎像一个个巨大的惊叹号和问号,质询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质询着环境保护的真实状况,更质询着艺术家和每一个观众的良知。
  或许是整个中国社会中的环保意识都在加强的缘故吧。一些舞蹈编导也开始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关注和反思人与自然之关系的命题。《藏羚羊》采取的艺术视角是巧妙的。但它在尾声里把人类对于自然的毁灭行为直接呈现,把人类和自然做了一个绝然的比照。类似的做法,还有男子独舞《搏回蓝天》。有意思的是,这个作品一开始就让观众听到了罪恶的“枪声”。枪声响过,舞台上那只因伤几乎丧失生命的雄鹰,顽强地与死神搏斗,最终战胜死亡而重游蓝天。该作品只获得了创作三等奖。然而万刀尖措作为一个自编自演的舞者却获得了一等奖的崇高荣誉。他难能可贵地将自己对于环境生存问题的思考放置在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艺术结构中,并且用非常富于感染力的动作语言,刻画了自然生命力怎样不屈服于噩运,怎样一点一滴积蓄起反搏的力量。在那个作品里,“蓝天”实际上是一个隐语,是一个隐喻的符号,提醒我们反思人类对于“蓝天”的态度。同样是关注环境与生存,有的编导采取直接的表达,如作品《呼吸》,舞者戴着防毒面具,明了地谴责着空气污染带给人的危害。有的舞蹈编导则采取比拟的、借物抒情的艺术手法,把环保问题隐含于特殊的剧情结构中。例如张继刚编导的舞剧《野斑马》,就用离奇曲折的动物悲剧努力揭示大自然中和平、友爱、共存共荣的话题。剧中形象全然出自原始森林、旷野和运动世界,舞美设计的符号也都源于大自然的树干、密叶和山岗,但剧中的主旨却暗含了和谐被破坏时的隐隐焦虑。该剧一方面将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强烈地吸引到自然景观上;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舞蹈工作者的特殊艺术视角。2002年12月刚刚上演的舞剧《玉鸟》,则另辟蹊径,将环境保护问题放到人类生存发展中欲望诉求与良知本性的矛盾中去考察,深刻开掘在蛮荒时代兽性和人性相互搏斗的惨烈以及其中透露出的人性光芒。美丽的玉鸟和怪诞狞厉的兽面人身像都是浙江省良渚地区出土的精美玉石雕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在精神历程中不断发蒙的特殊阶段。在舞剧《玉鸟》中,这种人性和兽性的搏斗是以反面主角毁灭了生态环境最终也毁灭了玉鸟的悲剧而告终。这样的艺术构思本身就碰触了环保问题中更深刻的一个层面,即人类精神和本性问题的反思。
  舞蹈题材的这些变化,说明中国当代舞蹈家已经意识到:舞蹈艺术之美,不仅来自它的形式感,更来自它对人的终极关怀。(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