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北京舞台 名团名家目不暇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24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岁末文艺大盘点(一)

  北京舞台
  名团名家目不暇接
  王洪波
  今年北京的演出市场非常繁荣,最大的亮点不能不首先提到春天的“相约北京”联欢活动和秋季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如果细数全年的重要演出,恐怕有半数以上都囊括其中了。这两大艺术节分别举办了三届和五届。前者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国际艺术节,交响乐、民乐、歌剧、舞剧、话剧、舞蹈、歌舞晚会、综艺舞台剧、流行演唱会、广场演出、艺术展览无所不包,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后者则专门是音乐的乐土,交响乐、室内乐、歌剧、新音乐,华彩篇章,让人目不暇接。
  演出市场名家大团纷纷拥来的现象,有人喜来有人愁。喜的是京城喜爱艺术的观众,愁的是实力不够的演出商。京城两大艺术节自不待言,就是平时,也一样热闹非常。就说北京国际音乐节之后,照往常的情形,应该算是演出淡季,可是现在不仅淡季不淡,名团名家照样不少。小泽征尔指挥的日本歌剧《蝴蝶夫人》、肯尼基音乐会、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基洛夫芭蕾舞团的《珠宝》等,可谓此起彼伏。
  在“相约北京”活动中,与众多世界名团一起,中国的国家级艺术院团在首都观众面前整体亮相,推出联合演出季,是今年首都文艺舞台的又一大亮点。中国京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东方歌舞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歌舞团、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等10家文化部直属院团,都拿出了自己的精彩节目,由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整体代理,显示了国家级艺术院团和国家演出公司在市场面前的整体实力。联合演出季,一些院团得到了好处,一些院团感到了压力。其实,这只是开始。只有当这些舞台艺术生产的国家队在市场面前整体觉悟,掌握赢得观众赢得市场的诀窍,真正形成各家的独门“武功”时,中国演出团体的市场才会整体改观,人们才可能看好国家级院团的市场潜力。
  这几年,音乐剧在圈子里很热,谁都想搞。但是至今也没有看到谁做出了像样儿的音乐剧,多数不过是“类似音乐剧的一种东西”。与音乐剧血缘最近的另一种舞台形式——综艺舞台剧却开始在中国悄悄打开了市场。东方歌舞团依靠其明星众多的优势,推出了“蔚蓝色的浪漫”,赚了个盆盈钵满;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则凭借其对国外演出市场的敏感,继三年前推出“少林雄风”之后,又推出了“太极时空”,被国际市场看好;中国歌舞团两年磨一剑,在年底推出“秘境之旅”也出手不凡。中国人的音乐剧之梦虽然能圆,但综艺舞台剧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过渡,做好了综艺舞台剧再做音乐剧,也许就水到渠成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