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上海艺展 打开一扇魅力之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24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岁末文艺大盘点(一)

  上海艺展
  打开一扇魅力之窗
  本报记者姜泓冰
  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近来多了一重热闹:排队。二三百米的长队沿着广场南缘迤逦伸展,人们往往需要耐心等待三四个小时,买张门票,经过安检门,才能走进上海博物馆,为的是看一看正在里面举行的“千年遗珍——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这个被书画界人士称为“千载难逢”的展出,集中了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三家馆藏书画精品,《行草书伯夷帖》、《上虞帖》、《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72件展品,件件都是中国美术史上赫赫有名的珍品,但因为在历经千年岁月后无比脆弱,只能经年累月深藏在恒温保湿的库房里,不能轻易打开,不仅普通观众,即使书画专家也难见其真容。而这次,竟一下子集中了70余件。
  上海花大力气、以大投入建设现代化的一流文化场所、文化设施的举措,已经到了彰显其巨大社会效益的收获期。上海博物馆是其中一例。今年,正逢上博建立50周年,从年初到年末,筹划了一系列高水平展出,国宝展是其中压轴大戏。10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年会选择在这里召开,因为它有着典雅而先进的报告厅。上海的孩子们开始到博物馆来上课,因为这里有一流的信息化设施,为保护、弘扬传统文化搭起了一座通畅可靠的平台。
  当然,越是先进的文化硬件,越需要以先进的服务软件去运转、经营。与上海博物馆一路之隔,是更新的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建设之初,曾有不少异议;虽然可以很直观地向市民显示城市建设成果和未来形象,却占用了一块黄金宝地,更意味着多了一个“吃皇粮”的单位,从此需要不停地向里投入。
  但今年,城市展馆令人刮目相看。常规展出依旧。当上海决定加入申办世界博览会竞争时,这里迅速办出了“上海与世博会”展览,不仅吸引了大量市民参观,连到上海考察的国际展览局官员也把它列入行程,并惊奇地赞叹,有些资料连国际展览局都没有;面对全社会强调创新意识,渴望创新成果的热潮,他们承办了英国创新先锋展,一时间馆内满目皆是中外年轻人和新鲜奇妙的设计;正在进行的达利互动展,更是以其新奇意象和丰富的想象力,吸引了众多媒体和年轻人的目光。
  据上海市城市规划展示馆总经理助理于斌介绍,这样的展览,是他们自己“拉”来的。比如达利展,本是由中华世纪坛和丹麦达利基金会合作举办的,在上海的地点未定,被他们努力争取到手的。
  博物馆、城市规划馆,加上因举办上海双年展而名噪海内外的上海美术馆,三处硬件一流、各有侧重的艺术展出场所,在人民广场周围闲步5分钟的范围里并立,所形成的集团效应,在今年秋季开始十分清晰地显示出来。高水准、大密度的艺术展,也使上海彰显出它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和重要文化中心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正举行的几个展览的观众,据估计近半数来自于上海的周边城市以及更远的其它省份,连海外的文艺界人士也纷纷赶来观看。
  在上海美术馆,记者偶遇一位正在法国学习深造的年轻艺术家龚彦。虽然路费昂贵,她仍专程回国来看展出——“能一下子看到由国际知名策展人主持、集中当代年轻艺术家智慧和想象力的双年展作品,加上中国古代书画奇珍,这份吸引力太大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