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25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靳由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这段话,连着看了几遍,每次心里都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自己是一个劳动者。田里的活干过,车间的活干过,工地的活干过,机关的活也干过。劳动才能体会劳动的艰辛,劳动才能发现劳动的价值,劳动才能享受劳动的快乐。读这段话,不仅想到自己的劳动,也想到他人的劳动;不仅想到农民的劳动和工人的劳动,也想到服务者的劳动、经营者的劳动以及教师、医生、艺术家、科技工作者等广大知识分子的劳动。相信每一个勤奋敬业的劳动者,在听了十六大报告中的这段话之后,都会感到鼓舞,感到振奋,感到光荣,感到自豪。
劳动总是和创造分不开。一粒种子,经过农民的劳动,就会变成千万颗粮食;一块钢铁,经过工人的劳动,就会变成精美的部件;一堆物料,经过建筑者的劳动,就会变成高楼大厦;一些普通的原材料,经过发明者和生产者的劳动,就会变成彩电、空调、手机、电脑……劳动贵在创造,没有创造,劳动只能是简单的重复。创造也离不开劳动,没有劳动,创造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劳动要付出辛苦,创造要承担风险,这也正是劳动与创造的价值所在和光荣所在。衡量一个人的劳动,不能只简单地衡量他的付出和收效,更不能单纯地“以经济效益论英雄”,而是要看他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中是不是最大限度地尽其所能。一个种水稻的普通农民和研究水稻的科学家袁隆平相比,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能相差千万倍。但只要这个农民能够勤奋劳动,尽其所能,他就同样光荣,同样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
衡量一个人的创造,不能单看他付出了多少劳动。前几年流行过一个故事,说有一艘轮船坏了,找了很多人修了很多天都没有修好。后来来了一个工程师,用铅笔在船体上画了一条线,说:“从这儿打开,把里边的螺丝紧一下就行了。”船员们打开一紧,果然故障就排除了。这时船长有点后悔:“你只画了一条线,就要不少钱。”工程师说:“画一条线,只值一美元,但真正的价值是知道在哪里画线。”人们看到的只是工程师的成功,却不知几乎在每项发明和创造的背后,都有着刻苦钻研、经验积累和反复试验。
尊重劳动和尊重创造,当然离不开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有人说,今后“流汗”的产业将会越来越少,“动脑”的工作将会越来越多,这种说法未必十分贴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未来的劳动将更多的是“智能”和“高效”的劳动。有知识才会减轻劳动的强度,有人才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尊重知识才会促进社会发展,尊重人才才会激励科技发明。
当然,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说,我们要尊重和保护的,是“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是“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这是评判劳动、评判创造和评判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为社会劳动,无比崇高;为人民创造,无尚光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