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碧波银浪财源来——澳大利亚东西行之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27
第7版(国际·体育)
专栏:连载

  碧波银浪财源来
——澳大利亚东西行之五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李景卫
澳大利亚丹皮尔盐业公司濒临印度洋。海上碧波万顷,浪花翻滚;岸上盐田似雪,银峰迭起,与周围的红色沙石相映成趣。
  丹皮尔是皮尔巴拉地区的一个镇,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独特,终年高温少雨,阳光普照,适合晒盐。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塑料、玻璃、造纸等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国际市场上对盐需求量增加,丹皮尔盐业应运而生。这里的盐与天然气、铁矿齐名,是皮尔巴拉地区的三大产业之一。
  丹皮尔盐业有3个盐场,共1万公顷,年产优质工业用盐85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用盐产地。这里出产的盐向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南非和美国等国家出口。今年,丹皮尔盐业向中国出口工业用盐30万吨。这是近20年里向中国出口量最大的一年。
  在丹皮尔盐业公司参观采访过程中,我们对盐在田里是如何“种”出来的非常感兴趣。公司工程和项目经理安德鲁·威斯尼维斯基把我们领到地头详尽解说,丹皮尔的盐不是当年“种”当年收,从“种植”到收获需两年半时间。丹皮尔的万顷盐田,每年“种”一部分,收一部分,所以像种庄稼一样,年年有“种植”,年年有收获。将含盐3%左右的海水泵入水池后,在特殊工艺流程下经过一年的处理,分离一些水分,使含盐量达到20%左右才流入盐田。进入盐田的海水就直接在阳光下曝晒,不需要特别处理,晒干一层,再灌入一层继续晒。两年半以后,盐田的结晶厚度可达40厘米左右。这时,用采盐机像耕地一样把盐块翻起,然后装车运往贮盐场。
  顶着炎炎烈日,冒着38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威斯尼维斯基领着我们从茫茫雪原似的盐田走向洗盐场,途中经过一座盐山。在盐山脚下,他用脚踢散一块结晶盐,抓一把送给每个人,并让我们放一块在嘴里尝尝。记者问他:“这就可以吃了吗?”他答:“可以。”“那还要洗它干什么呢?”记者又问。他答道,工业用盐要求比较高,要冲洗掉上面的泥土颜色,剔去杂质,使之成为纯净的结晶体才行。
  来到以细金属网为传送带的洗盐机前,威斯尼维斯基说,所有的盐都要在这里经过高压喷淋冲洗,然后运往西澳大利亚州的客户,或运往码头,装船出口。记者问:“冲洗时,盐会不会融化?”他说:“不会,因为用的是含盐70%的冲洗液。”“冲洗后的盐需要晾晒吗?”他告诉我们:“不用。”“盐露天堆着会不会有损耗呢?下雨时怎么办?”我们又向他请教。他说:“没有什么损耗,堆两年都没关系。下雨也不怕。”至于丹皮尔盐业的年产值,他没有直接回答这一问题,而是告诉记者,在国际市场上,每吨盐的价格为15美元。(全文完)(本报堪培拉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