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居安思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27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居安思危
陈顺武
前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考察学习,重温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危相易,祸福相生”,这是自然界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有一种说法,叫作“青蛙效应”,是指先将青蛙置于常温水中,而后一点一点注入热水,青蛙就会在浑然不觉中,舒舒服服地被烫死。这个事例表明生物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下都容易麻痹大意。这也警示人们,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自然发展规律如此,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同样如此。
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王朝兴衰更迭,长则数百年,短则数年或者数十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探究其中的奥秘,可以发现一个普遍规律,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国家就会长治久安;骄傲自满,贪图安逸,政权就容易走向衰亡。在中国历史上,此类教训比比皆是。多少封建政权都是在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中灰飞烟灭。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强调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必须身体力行“十戒”:戒贪、戒骄、戒盈、戒盘游、戒懈怠、戒壅蔽、戒谗邪、戒谬赏、戒滥刑、戒大兴土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苦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的辉煌成就,是一个需要倍加珍惜、倍加爱护的大好局面。但值得忧虑的是,在好形势面前,少数地区和单位奢靡之风滋长,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有些地方和单位花钱如流水,讲排场,比阔气,大搞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举办一场文艺晚会,少则数百万元,多则数千万元;而这些地方的老百姓衣食住行还有不少困难。一些所谓的影星、歌星、球星,一些所谓的富商大款,醉生梦死,一掷千金。更加值得警惕的是,一些人对奢靡之风的麻木、推崇,在有的文艺作品、影视节目中,随处可见。有的新闻媒体对奢靡之风不但鲜有针砭,甚至还推波助澜。唐代著名诗人杜牧面对化为焦土的阿房宫曾经无限感慨地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在中国历史上,因沉湎享乐、忘记忧患而招致大祸的,数不胜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如果我们不引以为戒,是很危险的。
古人云:“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中央领导同志高瞻远瞩,洞悉目前存在的问题,告诫全党同志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只要我们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同一切危害党的肌体的腐败思想和行为进行坚决斗争,解决好两大历史性课题,我们党就能够永葆蓬勃生机,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够长治久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