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继绝存真传本扬学——“中华再造善本”编撰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30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继绝存真传本扬学
——“中华再造善本”编撰记事
本报记者施芳
跨过三道厚重的铁门,把随身所带的物品一一“缴械”后,进入国家图书馆地下书库,迎面一排排高大的玻璃柜,一卷卷纸张泛黄的古籍静静摆放其中。
如此戒备森严的地方,存放着《永乐大典》、《资治通鉴》手稿、《敦煌文献》等珍贵古籍。若不是“中华再造善本”工程,这些成于千百年前的古籍也许就此默默地度过余生。
束之高阁
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文化典籍中的善本古籍,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历史见证,极富文献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
据统计,全国仅图书馆系统就收藏古籍2750万册,其中善本250万册。根据1995年出版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统计,现存古籍善本中传世孤本有45000余种,准孤本约4100种。这些历经沧桑而幸存下来的“国之重宝”有许多亟须抢救,出于保护的需要,它们基本封存于深阁大库,利用率较低。
国图善本阅览室今年接待读者5561人,许多读者从外地甚至从国外赶来查找资料。但国图有一项规定,副教授职称以上的科研人员出于课题研究的需要,凭介绍信方可借阅善本古籍。善本古籍不允许静电复印,借阅者必须戴着白手套,在指定的阅览室阅读。
著名学者季羡林的弟子想查阅古籍,老先生只得以自己的名义借出图书让学生一用,自己则像护宝似的端坐一旁看护着书。其他人就没有这样的幸运,国图的一位工作人员当年写毕业论文,就在缩微机上看了一个多月的胶片,与善本难有一面之缘。
善本古籍应该束之高阁还是通过某种途径服务于读者,似乎是一对矛盾。正如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所言,当他是一位读者时,他希望古籍尽可能为读者所用;当他来到国图后,他又期待着把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藏起来,使之得到更好地保护。
走出深闺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启动给古籍的保护与使用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中华再造善本编纂出版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致忠说:“通过善本再造,珍贵的版本可以流传下去,原本也可以得到保护,可谓两全之策。”
实际上近些年来,国图一直在尝试古籍的适度开发。1999年以来,新版《明解增和千家诗》、《赵氏孤儿》等作为国礼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去年,国图将《论语》、《棋谱》、《本草》等21种古籍重新影印出版,获得了众多学者的好评。
2002年7月,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正式启动,计划每年投入资金2000万元,拟将分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以及高校、科研系统图书馆,乃至博物馆的珍贵古籍善本,有计划地利用现代印刷技术复制,适量出版。
由任继愈、季羡林、启功、侯仁之、李学勤、朱家溍等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的编纂出版委员会学术顾问及由古籍版本专家组成的编纂出版委员,拟定了再造善本工程选书标准,根据所选用底本的文物、学术价值和版本特点,确定不同的“再造”方式。例如:选择具有珍贵文物价值的古籍善本,仿真复制后,可以分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选择部分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古籍善本,依据需求适量出版;选择具有特殊意义的古籍善本,进行特别的印装设计,用以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馈赠品。工程拟首先推出千余种兼具文物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的古籍善本影印,统一装帧,适量出版,以满足各家图书馆补充入藏善本的需要,为学术界提供平时难得一见的宝贵资料。
传本扬学
“中华再造善本”分为五编,自唐至清为《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编》,每编下以经、史、子、集、丛编次。总计收书1300余种,单是宋元以前版本就达750余种,远远超出了《四部丛刊》的数量。选录范围以我国内地收藏为主,今后陆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古籍收录其中,最大范围涵盖中华文化典籍的精髓。版本选择方面,为保证“再造善本”的学术质量,在尽可能选择卷帙完足的版本的同时,采用同书同版配补的原则。同时,兼顾时代早晚,选收版本坚持大抵宋元以前从宽,明清两代从严的原则。“再造善本”所收每一种书均撰写提要,简介作者生平、考辨版本源流、评述其学术价值,在遴选编纂方面体现出系统性、权威性,在出版方面体现出高质量、高品位是“再造善本”的最大特点。
为了确保这项文化工程的实施,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专门成立了中华再造善本编辑室,郭又陵社长亲自担任编辑室主任。国图购买了两台“玛米亚”相机,国图工作人员赵建忠和同事在地下书库里连续拍摄了一个月,完成了一期拍摄任务。古书用纸较薄,反面的字透过来,影响拍摄质量,他们就在书页中一张一张夹上纸条。这样的工作还得持续五六年,赵建忠从事摄影工作已有16个年头了,他说这是他接手的最艰巨也是最感自豪的一件事。
2002年12月,“中华再造善本”首批32种图书出版发行,在未来的五六年内,更多的善本古籍将被大规模、成系统地复制出版,使其化身千百,为学界所应用,为大众所共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