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本报批评报道引起湖南省委书记重视黄兴故里关闭十三家小化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30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本报批评报道引起湖南省委书记重视
黄兴故里关闭十三家小化工
本报北京12月25日讯记者赵永新近日从湖南省环保局获悉:辛亥革命名将黄兴的故乡——长沙市长沙县积极对待本报的批评报道,彻底关闭了原来污染严重的小化工,着力发展绿色产业,得到群众的响应。
长沙县黄兴镇位于浏阳河畔,原来分布着13家污染严重的硫酸锰厂,所排放的废气、废渣、废水,对大气、土壤、地下水及农作物造成了很大损害,周围群众怨声载道。今年6月24日,本报在六版刊登了记者采写的批评报道《浏阳河畔小化工污染何时了》。湖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以及长沙市有关方面对此高度重视,7月11日,省委书记杨正午在听取黄兴镇污染问题情况汇报后,亲自打电话给长沙县负责同志,要求依法尽快妥善处理。省人大、省政协领导带领省直有关部门到现场检查,督促整改。长沙市市长谭仲池亲自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指导和帮助解决企业关停工作中的有关问题。长沙县成立了以县长黎勇为组长、8名县级干部参加的专门班子,分成企业工作组、群众工作组和维护稳定三个工作小组,进村驻厂开展工作。他们按照依法、积极、稳妥、有序的原则,积极引导运用政策和法律手段解决污染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治理、关停过程中,先后兑付企业职工工资、群众集资、国家税金等1900多万元。县政府还筹集资金300多万元,用于解决污染地区群众饮水问题。关于废渣的污染问题,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处理方案。
长沙县在平稳关停13家化工企业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将经济发展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他们编制了《黄兴镇生态建设规划》,着力打造“花木之乡”、“蔬菜之乡”和“旅游之乡”。当前,黄兴镇正在培植花卉苗木走廊这一龙头产业,第一期200亩精品园已建成开园,一个耗资数千万元、面积达2000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正在兴建之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