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摒弃狭隘谋互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30
第3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摒弃狭隘谋互信
孙东民
回望今年的日本外交,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朝关系。困扰日朝关系的最突出事件,则是“绑架问题”(日本政府及报刊用语)。日前,从朝鲜赴日本的5名“被绑架者”集体会见日本记者,表示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是日本人”,因此决定留在日本,不再返回朝鲜,并等待尚在朝鲜的家属早日回国。他们还表示,“不能执行作为朝鲜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日本提出所谓的“绑架问题”并非始于今年,但媒体开始大量报道这一问题是在今年9月。经过长期交涉,9月17日,小泉首相访问朝鲜,这是日本首相首次访朝。日朝举行了首脑会谈,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日朝共同宣言》。对于日方提出的“绑架问题”,朝方以结束过去面向未来的姿态坦诚承认了在朝日关系严重对立时期发生的日本人被绑架问题,并表示了诚恳道歉。根据双方达成的谅解,在朝鲜的5名日本人于10月15日赴日本做预定十天半月的探亲访问。但到10月24日,日本政府宣布这些人不再返回朝鲜。朝方视此为信义问题,要求上述5人先返回朝鲜,再谈善后。双方虽经数次接触,至今仍理不出解决的头绪,日朝间的和解又碰到新的障碍,原定的日朝邦交正常化谈判也再次陷入僵局。
日本与朝鲜之间发生的这一事件,是冷战时期两个没有邦交的国家之间遗留的一场悲剧。事件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其背景是两国处于严重对立。战前,日本曾对朝鲜进行过长期的殖民统治,战后半个多世纪两国都没有实现和解,至今在法律上仍然处于“战争状态”。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朝关系的严重扭曲。国家意识、民族感情与个人遭遇交错在一起,对两个没有建立邦交的国家来说,更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无疑,对当事人来说,他们盼望尽早医治因国家间的对立造成的人生伤痛。日本国民关注此事并希望得到圆满解决,这不但可以理解,而且完全正当。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寻求两国都能接受的解决方式,消除改善两国关系的障碍。不少日本人士认为,改善日朝关系宜以大局为重,以未来为重,不应煽动仇视情绪,加剧对立。
但前一段日本社会上情绪化的反应令人忧虑。据某些媒体披露,自从小泉访朝,朝方做了道歉之后,“绑架事件”就成了被广泛报道的主题,日本社会敌视朝鲜的情绪高涨,某政治家甚至说出可与朝鲜“战争”云云的昏话。由于历史原因,数十万朝鲜人旅居日本。日本社会针对朝鲜学校的学生骚扰或施加暴力的行为屡有发生,身穿朝鲜民族服的孩子的衣服被撕扯,对朝鲜人歧视性的语言和恐吓电话多有出现,致使这些学生和孩子有的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有的不敢穿民族服装。一位住在爱嫒县的朝裔女学生在回家的路上遭人毒打。据朝鲜总联调查,在日本首相访朝后的半个月内,对朝鲜学校和朝鲜学生进行骚扰和暴力的事件多达300起。令人担忧的还有日本媒体兴风作浪,推波助澜,几乎“千篇一律”的报道如“洪水般”涌来,一些媒体更“使用煽动性语言进行舆论误导,加剧了对旅日朝鲜人和韩国人的偏见”。一家名为《星期五》的杂志因刊登了在朝鲜的当事人家属有关报道而受到围攻,被指责“上了朝鲜的当”。一位新闻人士担心说,这种气氛令人想起“战前那种新闻机构卷入‘翼赞体制’(即参与美化战争大合唱)的情景”。上述情形映射出日本社会因政治、经济的“无向漂流”而产生的“整体闭塞感”,由此引发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正急速向全社会渗透。
不过,在日本人们也能听到良知的声音,也有人提醒国民不要再患“历史健忘症”,不要忘记日本对朝鲜长期的殖民统治给朝鲜人民造成的无以言喻的痛苦历史。他们说,不要忘记,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时,有人出于民族歧视与偏见而散布“朝鲜人暴动”的谣言,致使数以千计的旅日朝鲜人惨遭杀害;也不要忘记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约有六七十万朝鲜人被强行虏到日本做苦力,这是不容置疑的绑架行为;不要忘记现在旅居日本的朝鲜人和韩国人中,有很多也是被绑架者的子孙,他们应该受到应有的保护;还有人提醒说,改善日朝关系,需要具有对构筑东北亚和平应有的历史视野与和平的思考。反之,强化渲染“国家主义”,企图“以经济为诱饵迫使朝鲜就范”的做法肯定于事无补。
对日本来说,要处理好“绑架问题”,需要超越社会体制的不同,克服日朝间的不信任感,摒弃狭隘的民族情绪,多一些自省与历史的视点,培植人民间的信赖感,这样才有利于日朝两国在和平环境中谋求互信合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