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王致学与“思母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05
第11版(国民经济)
专栏:

  王致学与“思母井”
  郭军 郝白清
  本报讯春节前夕,河北邯郸县蔺家河村双喜临门:一是村边那口机井有了防渗管道;二是新的学校有了建筑图纸,筹办这两件好事的人是邯郸市供销社主任王致学。
  蔺家河人口不足1000人。山岗薄地,十年九旱,渴死牛羊的事屡见不鲜。解放50多年来,党和政府先后拨款为这个小村打过6眼深井,但均未找到良好的水源,蔺家河人祖祖辈辈过着“水贵如油”的日子。
  “给家乡打口井”是乡亲们对每一个有出息的蔺家河人的最大奢望。当了“官”的王致学不管走到哪里,心里都惦记着故乡母亲。他与老伴商量,要牵头为村里打一口永不干涸的水井。社会上有人冷嘲热讽,说他钱多烧得慌,想出风头,沽名钓誉;本族也有不理解的兄弟,劝说他肥水不外流,把钱分给族人也落个亲情,死后还能多哭他几声。
  为了共产党员这个荣誉,为了胸中涌动的乡情,王致学把各种风言风语看得云淡风轻。他拿出这几年的所有积蓄6万元,可这个数字距离打一口高标准深井的资金只是九牛一毛!秉性刚直、活了大半辈子没求过人的他,不得不厚起老脸,用了多半年的时间,奔波于学友、战友、朋友、同事之间,到处借钱,同时得到了市政府、县政府和县水利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最后总算筹措了26万元。
  2000年开春,蔺家河村西南终于响起了隆隆的钻机声。7月26日,当深井打至360米的时候,一股甘洌的泉水喷涌而出,出水量每小时25—30立方米,昼夜常抽不干。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扭秧歌、放鞭炮。这一年当中,妻子、儿媳等全家七口人没添过一件新衣服,没穿过一双新鞋,连小孙子的一周岁生日宴请都取消了。为了彰显王致学的义举,有人建议为井取名“致学井”,王致学听说后,执意改为“思母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