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大自然王国的探险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05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人物春秋

  大自然王国的探险者
  金波
  记得2000年10月中旬,在安徽的一次笔会上,刘先平提出弘扬“大自然文学”的口号。其实,此前的20多年,他一直是一位大自然王国的游走者,并相继出版了《云海探奇》、《呦呦鹿鸣》、《千鸟谷追踪》以及《大熊猫传奇》等100余万字的作品。最近又高兴地读到了他另一套“探险系列”,包括《寻找魔鹿》、《寻找猴国》、《寻找香榧王》、《寻找相思鸟》等4部作品。先平的“大自然探险系列”,题材丰厚,内容新颖,思考深邃,大大丰富了古今中外“大自然文学”的宝库。
  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我认为他有两点值得我们深思,其一,“万物之灵的人只是大自然万物中的一员”,即“人类属于大自然”。随着人与自然所建立的新的关系,“大自然文学”的内涵必将不断丰富。其二,他认为大自然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共存”。他的这两点主张,其核心是人对大自然的亲近感。正因为他获得了人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的平衡,也就更容易“融入自然,相互对话和交流”,我想,正是他多年的探险实践和文学实践,促进了他的理性思考,由此可以想见,我们的“大自然文学”必将超越古人创作的狭小天地,而展现创作的新繁荣。
  刘先平游走于大自然,不是为了躲避“嚣闹和骚扰”,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找”。他这4本“探险系列”,每一本书名都冠以“寻找”二字,表达了作者亲近大自然的目的。他的《寻找猴国》,分明写出了作者对黑叶猴家族的了解,它们的机智、母爱以及尚待探究的秘密。他的《寻找相思鸟》,不只是“寻找”捕鸟人的踪迹,主要是想探寻人在大自然面前所暴露出的人性的弱点。
  刘先平迈开双脚,在大自然界大步游走。他的胸怀阔大,目光敏锐,思考深刻。他的一只彩笔,描绘的不仅仅是一花一叶,一禽一兽的美丽形象,他深入到它们的内心世界,开掘出大自然普遍存在的规律。面对一株“奇特而又神化的高山榕树”,它的气根、板根疯狂地吸取着青梅的养料和水分,“一个生命杀死了另一个生命——高山榕的成长是建立在青梅树的死亡上”!他用“人类的眼睛”观察这一切,用“心灵的眼睛”感受这一切,他发现了大自然界为争夺“生存的权利”,却常常令人遗憾地“将善和美与恶和丑如此地集为一身”,作家为之唏嘘、哀叹,甚至无奈,让我们感同身受。他是带着哲学家的头脑去“思考”大自然的,因而能看到许多我们看不到的形象。
  刘先平的“探险系列”还始终充满着大自然的“运动力”。这是作家以探险家的姿态对大自然的发现,他从大自然的“运动力”中发现了人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共荣共存。铁杉的树干上,寄生着各种蕨类植物,甚至在一棵横架在山溪的枯木上,也盛开着五六棵杜鹃,这蓬勃的生命力给人鼓舞,令人惊喜。发现竹子的习性,用18%的竹子,保护82%的森林,这既是对大自然生命规律的尊重,又是人与自然的相济相荣。在昆虫世界中,茶和竹子居然不受虫害,这虽然还是一个谜,但是这个“深奥的命题”一旦得到答案,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增加了一分。刘先平就是这样不断地发现着大自然的“运动力”,将人的聪明才智融入其中,营造着人类物质和精神的家园。
  刘先平几十年高扬“大自然文学”,他身体力行,历尽艰辛,以自己的双脚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为我们创作出优秀的大自然长篇小说和纪实文学。
  有人问他:大自然文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他回答:探险。
是的,探险是勇敢者的品质,是对未知的探索,是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我们的青少年需要探险精神的培养,这是性格成熟的标志,是民族精神的闪光,这也是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灵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