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贴一幅窗花 逛一逛庙会 感受年俗新景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05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时空

  贴一幅窗花 逛一逛庙会
感受年俗新景观
  本报记者 刘玉琴
  文化时空又一年新春翩然而至,过年的习俗:剪窗花、贴年画、逛庙会等又愈发变得显眼起来,实在生动起来,红彤彤的剪纸,烫金的春联,庙会上的捏面人、抖空竹等,将过年的气氛渲染得暖暖的、浓浓的,勾起人对家的留恋,对未来岁月的憧憬。
  过年,过的是一种心境,一种气氛,一种喜庆。新春临近,年俗里漫溢出的新景观,伴随着街面和胡同里传出的吆喝声,以及“宝炬争辉,玉珂竞响”的热闹场面,让人再一次感受到万物勃发的生机和传统文化的韵味。
  剪纸依旧风光
  剪纸是我国最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们乐意用剪纸来营造现代生活气氛,而且花样年年翻新。
  剪纸,又称剪花、刻纸、窗花。汉代司马迁《史记》中记载有“剪桐封弟”故事,记述周成王用梧桐叶剪玉圭图像,赠给他的弟弟姬虞。汉晋时,民间妇女就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形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演变成民间美术形式,有了专业艺人和专门的剪纸手工业。剪纸在民间广泛用作窗花、门笺、团花,除象征吉祥喜庆外,还用作鞋花、枕花、梳妆镜上的喜花,陶瓷器具上的边饰等。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之中,出自劳动人民之手,常采用寓意象征手法和变形夸张手法,结构简洁,风格明快,表现人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现在剪纸的种类很多,黑白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刻金彩衬等。内容也很丰富,花鸟虫鱼、瓜果飞禽、民间故事、历史人物、戏剧脸谱等。近几年来,剪纸的发展变化更大。采访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副会长赵光明时,他感慨地说,剪纸的变化太大了。题材宽了,“社区新貌”、“申奥之夜”等现实生活内容能在纸上迅速得到体现;专业美术工作者的介入,借鉴国画、年画等表现形式,融入现代工艺设计趣味,除大红纸和金纸外,又配以电光彩纸衬托,剪纸变得新颖精美,金碧辉煌,渐渐朝着高档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现代剪纸不光具有观赏性,还有时代性,装饰性,受到现代家庭包括年轻人的喜爱。他说,陕北已办起剪纸博物馆,剪纸还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剪纸已在不少国家办过展览,剪纸不光承载着欢乐与理想,还走向世界一展风姿。
  年画春联紧跟时代
  过年,年画春联也会红火一时。年画是民间的一种绘画体裁,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和民族风格。传统的年画,多用木版水印,以单纯的线条、鲜明的色彩表现热闹、欢快的场面。
  年画起源于汉,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明清时最为著名的年画是天津西郊杨柳青镇的年画,全国各地也都有年画生产。由于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和地域文化的不同,年画亦各有自己的特色。而杨柳青和桃花坞以古法炮制颜料,所绘年画古雅艳丽,经久不褪。年画题材相当广泛,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民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应有尽有。
  研究了几十年北京民俗的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王文宝说,老北京时代,每年一进腊月,街面和胡同里就有了背着布卷卖年画的小贩,他们随走随吆喝道:“画来,画来买!”有史料说,每至腊月,繁盛之区,支席搭棚,售卖年画,妇女儿童争购之。亦所谓点缀“年华”也。
  现在,年画售况已远不如昔了。留意如今的年画摊儿,印刷更精美,内容更丰富,只是画摊儿前少了当年那种痴情的观众和热闹的争相选购的场景。其实,年画折射出一种心境,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时代在变,发展中的社会给人们提供了更美更大的文化生活空间,王先生说,从这个角度讲,画摊儿的冷场,又令人欣慰。
  我国广大城乡,特别是农村,每逢过年,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不光自己贴,还要送给别人贴。现在的春联题材丰富多彩,有科技春联,法制春联,揭批邪教春联,甚至还有网上春联,有的乡村,车队都贴上了红红火火的春联。今年的春联与往年相比,祝福吉祥的老词旧话少了,歌颂改革开放和“三个代表”的多了,“三代坚持三代表,九州齐庆九州春”,“盛世欢歌兴国祚,春风浩荡满新程”,极其富有时代气息。中国楹联学会顾问白化文说,今年的春联品位更高,文化科技味道更浓。现在虽然城里贴春联的少了,居家由传统的两扇门变成一扇门,不好贴,但在农村却依然很火。近日团中央开展的以“学讲话、颂党情、跟党走”为主题的“挂主题年画,贴时代春联”活动,据说响应者颇多,佳作不少。含蓄的中国人将满心的欢喜都写在了纸上,这是欣逢盛世佳节的由衷喜悦。
  逛庙会有了新乐趣
  过年时的庙会像一道流动的风景,惹人心醉。庙会里悬旗结彩,百货杂陈,戏曲开场,人潮如涌,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们。在庙会里逛上一趟,你可以窥见当地的风土人情,领略传统节日的欢快热烈气氛。
  庙会是民间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庙会的优势在于杂而全,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什么都有,咫尺之间,万物皆备。有人指责如今庙会里的东西良莠不齐,积压品多,吃的东西太多,有味道的民俗少。但王文宝说,尽管这样,过年的乐趣依然可以从中“掏”出来。
  这几年北京新增加的著名庙会是和平门外的“厂甸庙会”和西便门外的“白云观庙会”。“初一逛厂甸,十五闹花灯,燕九白云观,三十雍和宫”。这是老北京人春节逛庙会的日程表。据说今年的北京石景山游乐园、朝阳公园要办“洋庙会”。庙会上名车、时装将成为亮点,有奔驰、保时捷等世界名车的身影,专业模特将在T型台上演绎时装经典。还有热情四射的巴西桑巴舞、迪斯尼风格的童话故事彩车、南美草裙舞及德、美、意大利等著名的迎春娱乐活动。传统庙会被注入新内容,人们的兴奋神经或许再一次被激活。
  民俗文化浓缩了整个民族繁荣的现在与美好的未来,集中张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自信,使人们在精神上把现在与过去连接起来。近年来,虽然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古老悠久的民族传统艺术,依然在人们的生活和心理上占据着重要位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已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传统的东西不能完全丢弃,任何一种民俗文化都要有自然的调整力,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调整其内容,但变化不可怕,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根。也正如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说过的,浓厚的民俗中,人们能感受到生活的充实,是不可缺少的民族凝聚力。(附图片)
  杨柳青年画 《白蛇传--盗仙草》
  延安剪纸 猴耍牛
  年画 廖开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