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文艺也要与时俱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06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

  时代的反拨和文学的突破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编剧、作家 陆天明
  一段不短的时间以来,我总觉得我们——文学的创作者和研究者似有必要重新追问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学?如果真有这样的追问,可以料想,答案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都在告诉我们,如果不想“违规操作”,应视这种“多种多样”为正常。所以,真正可以拿出来探讨的,其实是这样一些问题:你到底要做什么样的文学?你现在正在做着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做什么样的文学,才真正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前进?作家和理论家在时代和历史的变迁面前,有必要去承担某种责任和职责吗?
  进入新时期以来,文学迈出的第一大步就是勇敢地冲破了文学不能表现人性这个禁区。这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我认为,在取得这个重大突破以后,还有一个重大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文学还要不要、还能不能自觉地进一步地去关注社会,面对现实。作家在拥有自我、无微不至地用创作实现了自我关怀以后,还要不要、还能不能进入一种社会群体的人文精神关怀境地?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正向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社会进发。人文精神也在进行着新的意义上的重建。在这种情况下,时代必然会对文学有所“召唤”,有所“欲求”。文学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挑战。它必要回答这样的追问:你到底能不能全方位多层次地来应和这个“召唤”和满足这方面的“欲求”?面对正在发生的激烈变革,文学要不要有所参与?要不要发挥它应该能发挥的那点作用,去促进和推动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当代文学必须在这个历史的提问面前作出自己的答复。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回避不得的。
  因为,文学是无法游离于社会之外的。而作为文学基点的人性表达,同样不能脱离社会历史的大环境而存在。作家如果把自己的那点“自我”囿限在纯个人的小圈子里,那样的“自我”就会变得既脆弱,也比较地浅薄、苍白。据此进行文学创作,一向以来也是走不远的。近几年来,某种形态的文学所面临的窘境已经非常清楚地向我们昭示了这一点。因此,有必要把充分地关注现实和深刻地表现人性结合起来,把热情地参与社会变革和独到的文学创造结合起来。当然,要把这样的结合做到“严丝合缝”的地步,一定是相当艰难的。但假如我们这些操作者都能在“修养”、“素养”和“学养”上下一点真功夫,而又坚韧不拔地做下去,我想我们有充分的理由,通过共同的努力,去创造出一个为人民和历史所称道的文学繁荣新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