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植根于生活的沃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06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

  植根于生活的沃土
  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作家 张宏森
  我们的耳畔常常充斥着各种喧嚣,有时却难以听到来自大地深处的隆隆之声。这不是一种感官上的问题,问题很可能来自我们的情感。只知道我们栖居在什么地方,却常常忘记是什么在养育我们、滋润我们,忘记我们栖居的目的和意义,因此,来自大地深处的一切往往就感受不到、聆听不到了。对于一个年轻的文艺工作者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领会江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提出的“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这个真理,将更加具有特别的意义。
  毫无疑问,人民以及人民所创造的火热生活是文艺工作者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大地,艺术的良心和责任要求我们和大地的脉搏共同起伏,倾听并传达来自大地深处的声音。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明显事实是,我们或者跋山涉水,或者偏于一隅,常常在做着浮光掠影的描写,留下浅尝辄止的记录,抱有自我琐碎的心事,发出孱弱细小的咏叹……大地上茂盛生长的一切,大地的根须、水脉、沙砾、沟壑以及风向和云雨往往被我们轻松地忽略,随意地忘记。我们没有怀抱深情在大地上驻足,也没有充满力量在大地上穿行,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很可能会丧失掉一种最基本的能力:理解和感动、倾诉和谛听。而对于文学来说,这正是来自于大地深处的理性和情感。我们也许有各种理由在抱怨书市的凋敝、期刊的低迷、文学的降温和读者的远离,但我们更有责任检点自身在理性和情感上的脆弱,由此呼唤起我们对文学和大地这种根本性关系的认真思考。
  走向大地,就是走向人民和生活;走向大地深处,就是走向了文学的理性深度和情感深度。尤其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地深处才是现代化的根基所在,来自于大地深处的每一个呼吸、每一次律动都攸关现代化的进程。在中华民族重大的使命面前,年轻的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培养自己博大的胸怀和情感,努力走出个人化乃至于私人化的小圈子,真正让大地的风尘造就自己文学的沧桑,让大地深处的隆隆脉搏造就自己文学的嘹亮之声。只有这样,我们的创作才能够多一点真诚忧患,少一点无病呻吟,多一份赤子之心,少一些乖戾之言;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创作才能够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化的,既是有根性的又是有旺盛生命力的。文艺部主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