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建设让老百姓自豪的城市——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纪实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06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建设让老百姓自豪的城市
——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纪实之三
本报记者 黄幸群 姚斌华 胡果
  一年前,连接广州城和珠三角的一座大桥通车了,广州市市长在剪彩仪式上有一个例行公事的工作——讲话,话很短,却在民众中流传得很广。林树森市长这样说:“在我们侧面,是主跨360米的钢管拱桥。专家告诉我,这是当今世界同类桥梁中跨度最大的。我们没有去论证它是否‘最大’。因为对很多市民而言,‘最大’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关心的是自己在这座城市中的生活质量。”
  广州市以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的“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是一项庞大的基础建设工程,但我们更愿意说它是一项扎扎实实的民心工程——一项代表最广大群众根本利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生动实践。
  拆的哲理:把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少数人的利益协调好,让最大多数人满意
  有人说,广州市今天的新貌是“拆”出来的。不信你瞧:一条环绕广州中心城区、双向六车道的城市高架快速路,建设中就牵动了68.9万平方米的拆迁,涉及1万多个拆迁户、总人数4.4万,相当于一个小县城总体搬迁。近4年,广州几乎拆了一个中小城市的建设面积。
  令人感慨的是,如此庞大复杂的工程,全都按进度完成,没有一户上访!
  内环路拆迁最早是从东山区开始的,需要拆迁商铺、单位、住宅700多个。为此,市道路创建办拿出了位于南湖旅游度假开发区内的新兴白云花园、晓港湾商住区等生活小区共10万平方米,作为拆迁户安置点。同时与公用事业局协商,将3条公共汽车线路总站迁到新区。
  按照国家规定,被拆迁户可以有两个以上安置点进行选择。为方便内环路拆迁户,有关部门从一开始就为住户提供了3个以上房源,随后又将公开选择的安置点增加到5个、8个甚至18个。
  广州有着2200年历史,建设城市交通网络是全市700万市民的利益所在。相对而言,被拆迁的4万多人算少数。但少数人的事若是办不好,他们的利益不能被充分照顾,大多数人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在以往的拆迁中,广州也出现过令建设者头痛的“钉子户”,甚至有被拆迁者抱着煤气瓶和拆迁施工队对峙。
  4年创建,在处理这些和群众密切相关的事情时,广州市既讲大道理,也重视群众利益,以拆迁户能够安居乐业为目标,制定出缜密可行的清拆办法。随着从“安置”到“安居”,所有被拆迁户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内环路住户拆迁如此,城区违章建筑拆除如此,防盗网的清拆同样如此。这片建筑是违章的,责任在业主,但经营者有的是办了手续的,这就需要区分对待,要依法给予必要的补偿。在清拆中一方面要加强治安管理,另一方面也要从实际出发,一些客观条件确实不成熟的,可以再等等……一句话,把为老百姓办的好事,办到实处,办到最好。充分照顾群众利益,也就最大程度地获得了群众拥护。工作的阻力被有效化解,越来越多的广州市民自觉投身到创建中。
  治的内涵:既要抓好大面上的整治,也不放过老百姓最贴身的琐事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大城市,或多或少都有不少历史遗留的“城建债”要还,广州曾经是比较严重的一个。在“小变”、“中变”过程中,这个“债”还得很出色。城市面貌有了根本性好转,为今后发展留下了空间,同时替老百姓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难题。
  老城区荔湾的变化是个缩影。这里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但城市建设“老大难”问题也特别集中。金花街就是羊城著名的“水浸街”。地势低洼,号称广州城的“锅底”,地面标高仅比珠江水面正常标高多0.3米。随着珠江水位的逐年上升,金花街内小雨小浸,大雨大淹。这个顽症,在“中变”中被治好了。
  1月26日,我们来到旧“锅底”底部,看到新建的抽水泵房立
  在新铺设好的巷道旁。走进一家正在营业的小铺,问起环境整治,店主说,过去水浸街真是浸怕了,远的不说,就是1999年那场特大台风,水淹到齐耳深,街坊们只靠着三条临时从公园借来的小船进出,冰箱等家用电器都泡坏了。“中变”工程中,政府派来市政施工队,把街道底部垫高了足有1米,建起为家家户户服务的泵站,这两年下雨也可以穿皮鞋了。
  旁边一位大婶听说我们是记者,笑着唱起了广东民谣:“落雨大,水浸街……”唱的就是过去的荔湾,过去的金花。悠悠歌声中,这一切成了过去。
  这天上午,我们就在荔湾的大街小巷转悠。马路大街经过整饬,更难得的是小巷内街也十分整洁。荔湾是全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如今,这里连内街小巷也实行了16小时保洁。区委书记陶子基说:“刚开始抓内街保洁时,有人说这是胭脂擦到屁股上了。我们向市委汇报时随口一说,立即引起了黄华华书记的重视。他说,内街是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保洁做好了很有意义。如果说这是胭脂擦在屁股上,那你们就坚持擦。”
  变的目标: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年创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始终。1998年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全市数万群众投入;1999年又有“告别脏乱,创建文明”全市统一大行动,人数更多、规模更大;2000年、2001年,在“当好九运东道主,创建文明广州城”的号召下,全市各行各业总动员,掀起了实践广州市文明公约和广州市社会公德守则、职业道德守则、家庭美德守则“一约三则”的热潮。礼貌待人、热心公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等文明新风,得到广泛传扬。九运会期间,20万志愿者参与了应急服务、导游导购、外语翻译、礼仪接待,广州市民素质接受了一次大检阅。
  许多本地记者一直关注广州文明城市创建,当他们追踪着170项建设整治工程一一竣工剪彩后,蓦然回首,发现广州市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改善,精神面貌、生活习惯也在悄悄改变。
  海珠区过去有个城中村,聚集着众多的外地猪农,人畜共居,粪便直接排出,填满池塘,严重污染了环境。紧靠着这里的海关干部管理学院无奈之下,曾
  3次研究迁校。创建整治中,区爱国卫生办先后数十次深入村中做工作,提出了拆违复绿、经营转型一系列对策,终于清拆了所有猪棚,妥当安置了合法的务农者,环境卫生大为改善。
  在东山区、海珠区,我们不断听到、看到阿伯阿婆上网忙的实况。在“中变”中,各区加强了社区建设投入,构建起社区服务网络和信息网络。大唐街的街道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就涵盖了城管、城监、民政、计生等10多个子系统和300多项具体业务。市民有什么意见建议,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街道的公共信箱。
  为人着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广州的吸引力日增。创业机制、户口制度、用工制度改革,使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各地大学毕业生到羊城创业。不少大企业、区街也开始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充实队伍。记者在采访中见到了一位中年处长,被同事称作“博导”。细问之下才知,这个专业性较强的处室近年来引进了多位博士,这些博士的领导也就自然成了“博导”了!
  4年创建,广州值得书写的太多太多。结束这组报道时,我们想说——一个令市民安心工作、愉快生活的城市,一个让市民感到骄傲、为它奉献的城市,就是一座充满希望的城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