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林德案困扰美国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06
第7版(国际)
专栏:漫步地球村

  林德案困扰美国人
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爱成
“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青年怎么会去帮助美国人同仇敌忾的塔利班?”这是自美籍塔利班战士约翰·沃尔克·林德被押回美国受审之后,困扰着美国人的问题。
  按理说,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文化多元,信仰自由,这些也都是美国舆论过去所一贯标榜的。而在美国信奉伊斯兰教或改信伊斯兰教的人也非常之多,尤其是黑人。远的不说,近的如拳王阿里、泰森等都改信了伊斯兰教。最近,美国非洲裔伊斯兰教组织还在洛杉矶举行活动,其领导人强调,他们信奉伊斯兰教的首要目标是争取美国的经济、教育平等。
  可是,在美国主流社会,尤其是那些信奉基督教或比较保守的白人眼里,林德血管里流的是白人的血,说的是英语母语,在学校受的是“主流文化”教育,家庭富裕,生活安逸,根本不存在黑人及其他少数民族所面临的问题。他为什么会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追求,去崇拜另一个“上帝”?为什么会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去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并帮助与美国为敌的武装组织?
  诧异、不解、恼羞成怒的美国人中,有人开始责骂:“他是个叛徒”、“是个问题青年”、“他不仅拒绝了美国的现代生活方式,还拒绝了美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可是,他为什么会“背叛”?最后还是林德自己揭开了谜底:“在(美国)这块土地上,人们只顾自己而不顾别人,缺少共同交流。可是在伊斯兰世界则相反,你能感到别人的照顾。在美国我感到很孤独,在那里我感到很舒服,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美国主流社会向来强调隐私权多于相互交流,家庭内部强调孩子独立,缺少亲情的温暖。性格内向的林德自小孤独,精神空虚,经常上网漫游,无目的地寻寻觅觅。14岁在网上发现了伊斯兰教,尤其是读了美国黑人伊斯兰运动领袖马尔科姆的自传,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光明。于是,他开始学习阿拉伯语,背诵《古兰经》,直到只身去伊斯兰国家“取经”、投入“圣战”……
林德的实话实说,为许多美国人拨开了一层迷雾,又一次引起他们更深的思考:年轻一代的精神空虚和无以寄托是如此严重。“看来房子、车子、票子,并不能填满他们的内心世界”。“原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许多孩子不愿意空守着一座豪华的大房子,而到购物中心去游荡,在电影院里消磨时光,和一群白痴结帮成派,吸毒、闹事、甚至动用枪支”。“他们中的一些人厌恶‘拜金’,觉得基督教‘冷淡’。他们感到在这个‘富裕’与‘冷漠’并存的社会,生活毫无意义,于是百无聊赖”。“据约瑟夫森道德研究院2000年对全美8600所高中学生的调查,92%的学生对家长说谎,40%的男生和30%的女生在商店里有过偷窃行为,1/6的学生在校园里酗过酒,68%的人有暴力行为或倾向,问其原因,他们说心里有恨”。
  美国年轻一代真叫他们的长辈担心。约瑟夫森道德研究院院长惊呼道:年轻一代的‘精神道德文盲’已经到了令人可怕的程度。对于调查数字显示的‘精神上的臭氧洞’,应该赶快考虑弥补,而不能仅仅限于对他们进行基础学科知识的教育”。
  美国对林德的审判仍将继续,2月6日要再次过堂。人们对他的“兴趣”有增无减,对他的议论更不绝于耳,其原因之一便是:当法庭在审判林德的同时,美国人也在审视着自己。(本报洛杉矶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