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买年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07
第8版(大地·副刊)
专栏:

买年画
王占发
小时候在家乡特别喜欢过年。一进腊月,我们这些半大小子就沉不住气了,再一放寒假,简直高兴得快疯了。无所事事却又异常亢奋的我们便整天去赶集,十里八乡场场不落,一三五七九赶县城集,二四六八十赶公社集。说是赶集,可身上一个大子儿也没有,纯属穷逛,看看热闹而已。
  在集上,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是年画摊儿。年画摊儿设在远离炮仗市的僻静街巷,卖画人将年画一张张挂在墙上,或在树上拴根绳,将画挂在绳上。不能挂的画,就一沓一沓地铺在地上,再用砖头瓦块压住。
  年画的种类题材很多,有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戏曲剧照、百姓生活,还有花鸟鱼虫、梅兰竹菊。年画吸引了众多一年到头辛勤耕作的乡下人,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挡住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幸福的向往,在置办年货的时候都没忘记买些年画带回家。
  我们挤在人群里,一摊挨一摊地细细观赏着,孩子家眼神好,老远就能看清画中的蝇头小字,不由得念出声儿来。卖画人知道我们身无分文的底细,并不因此看不起我们。相反,还蛮有兴致地给我们讲解画中那深奥的故事,使我们大开眼界,增长了许多知识。记得有一幅画,画的是一池碧水托出鲜红粉嫩的朵朵莲花,水里游动着数条青青的扁扁的鲶鱼,意为“连年有余”,它寄托着千百万劳苦大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不经意间我们走到尽头,但仍舍不得离开,便又折回重新浏览一遍,直到太阳偏西、肚子饿得咕咕叫才恋恋恋不舍地回家。
  我将在画摊儿上的所见所闻及感受体会一股脑儿地说与父母,极力撺掇他们快去买画。父母听了,似乎并未为之所动,反劝我不用着急,等到年根儿再买不迟,那时的画会更便宜些,因卖画人也得过年,年前卖不出去就没法再卖了。我虽觉得有理,但心绪难平。好不容易挨到腊月底这天,我和父亲一起去赶集买画,可是,卖画摊儿已撤了过半,我事先看好的那些画大都不见了。我噘着嘴,噙着泪,跟在父亲身后看着父亲与卖画人讨价。父亲花了不多的钱就买到一套带轴的墨竹八扇屏。此画画得极好,裱得也精。但乡里人不认这种黑白写意画,他们过年图个红火热闹,愿买花里胡哨的,故此画在乡下集市上“失宠”,被父亲歪打正着买下了。父亲还买了几张别的画,但不是我所喜欢的。不管怎样,毕竟是新年画,再说,小孩子家也没个准主意,到得家来,也就喜欢了。
  我和父亲将那带轴的墨竹八扇屏挂在墙上,再将那些不带轴的画钉在墙上,方法是把高粱秆用刀一劈两半,压住画的边缘,再用尖尖的枣刺钉住。烟熏火燎的土墙经年画一点缀,显得气派亮丽了许多,给农家增添了春的气息。年画不仅给自家人欣赏,还给亲朋好友、街坊四邻看。人们来拜年,也就看了画。我们这帮孩子,谁家买的什么画儿,贴在哪间屋的什么位置都了如指掌。也难怪,在那物质生活艰苦、文化生活少得可怜的年代,对年画儿这道美丽的风景,能不刻骨铭心吗?
  年画,影射出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沧桑。如今,无论是在乡下还是在城里,那简陋的年画摊儿已不复存在,只在书店一隅才偶见它的踪影,但早已失去了像我当时那样的痴情,失去了男女老幼竞相购买的热闹场面。这或许是一个进步,因现代人们的生活空间更大更美,有许多娱乐方式可供选择,很少有一个始终不变的热点长期左右人们。但儿时的那份记忆还是令人难忘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