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汉城过年拾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08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汉城过年拾趣
  延静
  去汉城前,真没有想到韩国也会像中国一样重视春节。在韩国,一年除星期日外,法定的假日只有17天,春节就占了3天,是最长的假期。韩国称春节为“旧正”,与新年称“新正”相对应,也就是旧历年的意思。这可能是韩国称自己属于“中华文化圈”的一个标志。我们在韩国过了6个春节,深感民众对这一节日的热情不亚于中国,同时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韩国至今仍重视拜年。大年初一一清早,由父母领着孩子,穿着民族服装,给祖父祖母磕头并奉送礼物,老人则给孩子们每人一个包着钱的红包。这时电视荧屏上也出现一个小姑娘,身着鲜艳的传统服装长裙小袄,微笑着给观众磕头拜年,口中说着“祝各位新年吉祥”,更平添了拜年的气氛。金泳三总统在任时,每年春节都要回乡,给已到望九之年的父亲母亲磕头拜年,照片还登在报纸上。韩国提倡尊敬师长、尊敬长辈,看来拜年习俗延续到今天,与此有很大关系。
  韩国国民每逢过年,必回老家与亲人团聚,这点与中国相同。韩国人口4000多万,春节时有一半人要回乡,他们称之为“民族大移动”,交通紧张自不待言。火车提前半年售票,飞机班班爆满,于是韩国人更多的是利用自家轿车回老家。韩国全国汽车已突破1000万辆,而汉城车辆已近300万辆。所以汉城人回乡过年,大多数人都是开着自家车,高高兴兴回家。但他们也有苦恼,那就是高速公路空前紧张,车辆排成长龙,行进十分缓慢,当地报纸称之为“龟行”。汉城距釜山400公里,平时只要4小时就可以到达,这时竟要十几个小时,这段时间电视台每天的头条新闻,报的就是高速公路车辆拥堵的情况,入夜形成一条火龙,成为节日一景,蔚为壮观。
  韩国人团聚吃年饭,主要是在家里,几乎没有人下馆子,这与中国的老习惯相同,而与当今的新时尚不一样。在韩国,只要父母在世,不管离多么远,兄弟姐妹拉家带口都要到父母家团聚;父母过世以后,大哥就成为“家长”,弟妹几家则到大哥家聚会。
  汉城堵车是有名的,可每到春节期间,市内平日的交通阻塞荡然无存,路上空空荡荡、冷冷清清,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城市。节日的商店,一般开门较晚,有的干脆关门。平时繁华的明洞商街、拥挤的南大门市场,这时也顾客寥寥,这时去商店挑选东西再方便不过。餐馆更是门可罗雀,平时不提前三四天难得订到的单间雅座,这时随便你挑。这些与中国过年时街市张灯结彩,商店人头攒动,餐馆生意红火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
  我们刚去汉城时,本以为韩国既然与中国一样重视春节,就想邀请几位韩国朋友一起过年,结果都碰了壁。韩国朋友直言,因为到时要回乡看望父母,不在汉城,实在抱歉。打那以后,春节时我们没再请过韩国客人。不过有一次例外,请到了一位大学教授金俊烨先生。他在抗战期间长期生活在中国,参加过韩国独立运动,后来到南京中央大学当了教授。朝鲜光复后,他返回韩国,继续在大学执教,还出任过高丽大学校长。韩国历届政府曾多次邀请他入阁,担任总理或部长,都被他婉拒,在社会上反而受到称赞和尊敬。他从不到任何大使馆去做客,因为他认为那是官场,拒绝前往,但他破例偕夫人来到中国大使馆,与我们一起吃饺子过年。他高兴地说,他是半个中国人,来到中国大使馆,就像回到中国一样。在韩国几年,我们过年除同华侨相聚外,与韩国人相聚只有这一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