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宁波:不让经济贫困户成为教育贫困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08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宁波:不让经济贫困户成为教育贫困户
  本报讯 记者王淑军报道:实施“民心计划”,关爱贫困学生,保障教育公平,是宁波市近年来推进教育均衡化的重要举措。近日从宁波市教育系统又传来消息,他们在“民心计划”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不让经济贫困户成为教育贫困户”,以解决弱势群体子女就学问题及贫困地区师资问题为突破口,扎实有效地实现了三个延伸:
——从城区学校向农村学校的延伸。一方面继续做好城区贫困学生帮扶工作,另一方面把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农村特别是贫困乡镇的贫困学生。一是解决就学经费。2001年共为近4万名学生减免了1200万元学杂费、代管费和其他费用。二是健全帮扶制度。今年春节前夕,局级机关干部积极开展访贫问苦行动,共走访贫困生家庭112户,送出慰问金和慰问品近4万元;教育工会则开展向贫困教师献爱心活动,走访贫困教师家庭500余户,送出慰问金23万元。
  ——从本市学生向民工子女学校延伸。目前,在宁波市的外地民工达100多万,几乎是本市人口的1/5,民工子女入学成为突出问题。宁波市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公办学校主渠道吸纳,全市去年共接收2万名民工子女,今年起还将对在该市合法居住满三年的民工,依收入情况对其子女就学借读费减半收取或免收;二是积极扶持、规范民工子女学校,去年经过审批的42所民工子女学校已吸纳13500名学生。
  ——从学生向教师的延伸。使经济贫困户不成为教育贫困户,不仅仅要让他们的孩子有学上,更应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为此,宁波市狠抓相对贫困地区的师资队伍的扶助。全市每年拨出10万元资金,专项补助贫困乡镇教师的继续教育费用,每年受助教师近400人。他们还送教下乡、对口支教:定期组织骨干教师队伍到山区海岛等偏远贫困地区,作教学讲座、上公开示范课,至今听课教师超过5000余人次;去年宁波市直属学校有32人次到薄弱学校对口支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