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从道德信誉到经济信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07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本期关注

  从道德信誉到经济信用
  朱竞若
  受到广泛关注的上海个人信用征信系统,2001年年终盘点,公司亏损200万,可谓喜忧参半;岁末年初,首都的信用建设绽放两个亮点: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信用制度试点工作启动,北京工商局“红盾315”网站警示系统,锁定第二批不良企业“黑名单”。
  全社会热忱关注和积极推动相关信用制度建设,应该是2001年到2002年的一个热点。今天是《一周视线》专栏2002年推出的第一期,专栏首选专题推出了北京、上海企业和个人信用建设的追踪报道。
  现代社会的有效管理,离不开个人行为的记录、评判和制约。而没有记录,就谈不上评判和制约。
  个人档案制度,曾经是我们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基础。这个制度完备而严密,从一个人上小学的时候,即开始不间断的操行记录,进入档案,终身跟随;它有自己完整的价值评判标准;它有一整套的组织程序,并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和组织架构给予保证。一个人优良的操行记录,是其道德信誉的保证,也是社会生活中的有效“通行证”。
  20多年变革,生活重心变迁,经济制度变
  换,但我们的社会管理,没有及时从一种记录向另一种记录——个体的经济活动的信用记录延伸,成为制度建设的一大缺憾。
  与档案记录不同,经济信用记录脱离抽象的道德评价,它由个人与社会经济交往的具体行为构成:你按时足额纳税了吗?你按时还贷了吗?你按时交纳水费、电费、收视费、手机费了吗?有交通违规按时去缴纳罚款了吗?你有没有犯罪记录?……这一串信誉良好的记录,则构成了一个市场活动中社会人的另一种道德面貌。
  显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建设中,这两种记录必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何使两者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是我们的制度建设要加以研究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