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风雪得胜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16
第4版(大地·作品)
专栏:长城杯·新游记

  风雪得胜堡
  赵忠格
  汽车在山道上盘行,窗外白茫茫一片,狂风裹起雪粒时不时地咬着玻璃,挺立在旷野中的烽火台倒像憨实的壮汉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
  得胜堡在大同的正北方,距市区四十公里。汽车刚驶下208国道,往东仅里许,就看见雪原上矗立着一座土黄色的城堡。“堡方二里,高三仞,厚二仞余”。这座城堡就是史书上赫赫有名的“得胜堡”。当年这里战则“南北交锋,烈马嘶鸣”;和则“贡使络绎,商队接踵”。如今虽然墙体剥落,垛口突兀,但依然透射着往昔的庄重和威严。
  堡门前,一幅雕刻精美的砖饰画映入眼帘,它通体用砖块磨接对缝平贴在门洞上方。砖饰呈垂花门庭状,幔下嵌着荷(花)、梅(花)、菊(花)、兰(花),象征和美安宁。其下饰有方形的“奔兔弯月”、“瑞日祥月”、“和合如意”和“海晏河清”四组图案,寓意国泰民安。图案下方的墙体里嵌着一块长约四尺,宽二尺的麻色石匾,匾中央镌刻“保障”两字,侧书“万历丙子秋立”,字体撇如匕首、竖似利剑,刚健劲烈。距今已有四百二十五年的历史。走出门洞,回过身即可看见镌有“得胜”二字的石匾。这二字镌刻在堡门内侧,我估计是朝廷为告诫守备们要保境安民,早日得胜还朝。得胜堡也因此而得名。
  有几个“红领巾”正在附近扫雪,沿着孩子们扫开的一条之字形小径上了堡墙,向北望去,眼前的壮观景象让人陶醉。你看,那万里长城逶迤于峻岭之间,得胜雄关屹立于河道丘峦,马市楼、控军台威武挺拔,市场堡、镇羌堡静静地守候在那里,那望不断的烽候亭障,数不清的城堡雉堞,像巨型浮雕涌入眼帘。面南阁高台钟鼓齐鸣,声声悠扬,南北致远店客商辐辏、驼铃阵阵,“南来烟酒糖布茶,北来牛羊骆驼马”,那是一派多么繁荣的场景啊。雪不停地下着,不停下着的雪给眼前的景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将现实和历史交织在一起。
  “东边还有晾马台”,一个小男孩怯怯地提醒着。我们大梦方醒,立刻问道:“晾马台?就是当年俺答受封的地方?走,去看看。”晾马台,就在村边,看上去只是个高出地面两三尺的土台子。当年,就在这个土台演出了蒙汉民族化干戈为玉帛的动人一幕。
  明代的正统、成化年间,鞑靼崛起。土默特部首领俺答练兵习武,屡屡南下,所过之处,“邑无守雉,堡尽血染”。后因俺答家庭失和,其孙拔汗那吉逃到大同,当时的大同巡抚方逢时和宣大总督王崇古卓识过人,非但未杀拔汗那吉,反而上奏朝廷保荐他为都指挥使。俺答闻讯后且喜且愧,主动提出与明庭通贡互市。隆庆五年(1571年)三月,明王朝册封俺答为顺义王,五月,俺答率其部属在晾马台受封。从而使长城内外“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种”,“民老死不识兵革”。明进士郑洛记其事,曾赋诗赞曰:“一尊酒尽乾坤大,万里风清气色开”。
  “外边天冷,到我家暖和暖和吧”,又是那个小男孩招呼着。我们来到了小男孩的家,他家就住在种着鲜菜的日光温室里,温室的后墙紧贴着长城,外间有一条火炕,房里暖烘烘的。小男孩的母亲见家里来了客人,马上给我们张罗着做饭。农村的妇女真能干,不出一个小时,饭菜就端上桌子。绿的捧打黄瓜、红的西红柿炒鸡蛋、白的糖拌萝卜丝、鲜的生菜蘸酱,还有沙棘饮料。秀色可餐,美的让人馋涎欲滴。
  门外雪片纷扬,室内春意盎然。好客的主人使我们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与女主人拉着家常,是那样亲切、融洽。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小男孩的家,在车上摇下玻璃不停地招着手,直到望不见了那个日光温室和那家人……得胜堡的乡亲们真好。
  回望万里长城,我们感叹,远离战争的人们真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