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诗情激荡 翰墨凝辉——读《李铎诗词书法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17
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

  诗情激荡 翰墨凝辉
——读《李铎诗词书法集》
子央
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李铎诗词书法集》,诗翰双美,引人入胜。李铎的书法艺术久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然而,人们多知道他是书家,不知他还是擅写古体诗词的高手。他在古典诗文上的修养和造诣相当深厚,不论是唱酬应和还是托物寄兴、缘事题对,常常诗兴勃发,诗思敏捷,诗意盎然。
作为一名军人,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写下了几百首诗稿。诗,伴随他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要研究他的书法,不能不涉及他的诗;只有了解作为诗人的李铎,才能更清楚窥见他的书法艺术发展的轨迹。诗与书,两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在李铎心灵的湖面上,不时泛起诗的涟漪,或激越,或委婉,或沉雄,或静谧,一如本心,一如其人。
绿萼盈枝逾小墙,
冰肌玉骨喜凌霜。
西风不解寒梅意,
斗却西风蕊更香。
诗人喜梅,也爱画梅,喜其香而不腻,华而不艳,贵而不奢,繁而不杂;爱其疏枝劲挺,清雅宜人,独具铮铮性格。诗人并有言谓其曰:“此人之所以向达也。”这首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咏梅诗,借梅自励,正是诗人心怀与品性的写照。
李铎的诗作,很多写杖策出游之时,一旦忘形于湖光烟岚之间,跋涉于崎岖山径之上,往往灵感骤至,诗如泉涌。
客子停舟欲上楼,
登临回望楚江秋。
乡书日夜浮黄鹤,
闲却霜天万里鸥。
诗作于1985年的中秋。巍峨壮观的黄鹤楼重新落成后,李铎应邀登临览胜,面对浩浩荡荡的江水,俯瞰龟蛇锁大江的形势,遥想黄鹤楼的沧桑变迁,诗人感慨万千,欣然命笔,遂成此七言绝句。
秦川绿岭莽蓁蓁,
麦积仙宸气入云。
福地洞天连紫脉,
石门斜月出冰轮。
伏羲圣迹人文祖,
道启鸿蒙宛尚存。
对榻西堂清话歇,
快将幽胜荐都门。
这首游天水胜迹即事之作,感山川之形胜,发思古之幽情,然而,在神与物游之中却是别有一番情趣与意气,恰似“清风出袖,明月入怀”,读来令人心折。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诗言志,书传情。诗、书、画,作为姊妹艺术,互相之间气血贯通。诗的抑扬顿挫与书法的纵横开合,诗的一咏三叹与书法的一波三折,诗的音韵节奏与书法的轻重徐急,在内含美质上是契合一致的。诗的意境,也是书画创作的至高境界,他用诗的琼浆浇铸胸中块垒,用诗的甘露涵养腕底笔墨,从而赋予线条以生命的活力,在挥洒自如中,抒写着理想、追求与向往。他的书风与他的诗意达到了相应相合,如果说他的诗词是诗苑佳卉、空谷幽兰,那么他的书法则像书林巨树、墨海游龙。他时而向墨海潮头遨游,时而于诗国幽境徜徉。正因为此,所以能“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进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艺术境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