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战胜自我 比翼双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18
第3版(体育·国际)
专栏:

  战胜自我 比翼双飞
本报记者 缪鲁 刘爱成
美国中西部时间2002年2月16日晚9时许,在第十九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现场,第一个冲过终点的杨扬滑到场边,接过早已准备好的一面五星红旗,和获得铜牌的队友王春露一齐展开,在满场欢呼声中绕场而行……
这是一个几代中国冰雪健儿梦寐以求的场面,这是一个亿万国人期待已久的瞬间,这是一个将载入中国体育史册的镜头。的确,中国体育期盼这一天已经太久太久。
冬季运动起源于北欧的冰天雪地。冬季运动之所以能自成一体,并有与夏季奥运会并驾齐驱之势,在于它既是体能的较量又是技巧的对抗,具有更丰富的体育内涵,而众所周知,中国运动员长于技巧性角逐,在体能方面却往往略逊一筹。但中国体育要全面走向世界,就必须在冰雪运动中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1980年初,刚刚恢复了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中国奥委会首次派团参加普莱西德湖冬奥会,4年后又参加了萨拉热窝冬奥会。两届征战,中国有的男选手成绩比外国女选手还要差。如此落后的状况,深深地刺痛了中国冰雪人的心。突破!突破!金牌一定要突破!这个声音在经费紧张、场地匮缺的重重困难之中,成为健儿们终日单调、枯燥而艰苦训练的最动人的伴音,而像叶乔波那样为了实现中国冰雪人的梦想,“背着冰刀出征,坐着轮椅归来”的动人事迹,又何止十件百件。
其实,夺得冬奥会金牌的愿望又何止仅仅燃烧在冰雪健儿的心头。就在昨天,我们在一家中餐馆进餐时,一个美国人问店主,中国拿到几块金牌了这句也许是无意的话,却刺痛了这位老板的心。她脱口而出:五块,这是迟早的事。
其实,对于中国代表团来说,今晚的夺金是个迟到的胜利。因为3天前的女子1500米比赛本是个更好的时机。作为中国短道速滑项目的领军人物,杨扬的长项并不是500米,而是长距离比赛。从2000年以来,连续两个赛季,她都是凭借在1000米和1500米比赛中的天下无敌,而夺得世界年度排名个人全能总冠军的。谁知,偏偏就是自己最擅长的1500米比赛中,杨扬却发挥失常了。
中国此次派出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支冬奥代表团,立志要在盐湖城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但,如果把中国代表团此次的目标分解,花样滑冰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只各占10%,80%的希望在短道速滑,而这80%的希望又在相当大程度上寄于杨扬一人之身,这是多么巨大的压力。
在今晚夺冠后,杨扬手捧金牌道出了当时的心情。“那一天像恶梦一样,我不知道我怎么会输给自己,我不认为我输给别人了,那天的比赛我连挣扎的余地都没有,我觉得压力太大了,我一宿没睡觉,我都不知道怎么才能解脱。”
冲金主力出师不利,对于中国代表团无疑更是个巨大的压力。当晚,代表团领导紧急开会研究,直至深夜,经过全面分析,得出的结果是,以中国冬季运动目前的实力,完全有可能,有机会夺取金牌。只要全面减压,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使每一个运动员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就能抓住机遇,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2月14日,中国代表团团长袁伟民、副团长李富荣亲自以老运动员、老教练员的身份和短道速滑队的队员们进行亲切的交流。袁伟民、李富荣和队员们一起分析了目前的形势,并用自己的经历与队员们交流了对待胜负所应有的态度。
就在这次交流之后,杨扬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短道速滑队教练辛庆山和杨扬及其他队员在技、战术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和部署。今晚,当杨扬登场之初,当初曾担心中国队会重蹈往届覆辙的人就不由得眼前一亮。可以说,今晚的这枚金牌不仅仅是中国体育奥运会金牌量的增加,而且更是一次质的飞跃,它是中国体育更加成熟的标志,它预示着中国体育真正开始了全面腾飞。(本报盐湖城2月1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