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同在阳光下——中国儿艺送戏下乡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18
第4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同在阳光下
  ——中国儿艺送戏下乡侧记
  本报记者 张贺
  受中宣部、文化部委派,1月31日至2月5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一行30余人赴张家口地区开展文化下乡慰问演出。几天来,艺术家们带着党中央的温暖和关怀深入基层,用饱满的激情为群众奉上精彩的节目,在城市、在乡村、在工厂、在军营……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与歌声。在随行采访的每一天里,记者的心总被一些难忘的事激动着。
  送去党的温暖
  “这里住的都是鳏寡孤独”,顺着张家口市福利院副院长范有泉的目光望去,记者看到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静静地坐在屋里,前面一排很小的孩子好奇地看着演员们调试乐器,全都默然不语。范有泉低声说,“这些孩子很可怜,绝大多数都有残疾,是弃儿或孤儿。”
  演员们显然意识到来这里演出是不同寻常的,大都表情凝重而不像平日那样嘻嘻哈哈。不过很快,这种有些沉滞的气氛被71岁的老艺术家张旺打破了,他用传统乐器管子模仿儿童歌谣,既欢快又诙谐,逗得孩子们一个劲儿地乐。85岁的刘慧芬老人耳朵有些背,但是男高音歌唱家富立明演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青年歌手李丽的京剧清唱《都有一颗洪亮的心》却听得她频频点头。虽然在一个小时的演出中,没有出现在剧院里常见的开怀大笑和热烈的掌声,但是,孩子和老人们的微笑却让记者想起一句小诗:“多一点宽容,就是一种幸福;少一点掌声,也是一种真诚。”演出结束后,一位年轻的女同志跑上车来一边要演员为她签名,一边说:“你们能来真是太好了,平时这些孩子也没有太多的娱乐,你们的演出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如此老成的话从如此年轻的女孩口中说出,令记者十分惊讶。“你是福利院的人吗?”记者问。“不是,我是张市三中高一的学生。”“啊,你是青年志愿者!”记者和周围的几个演员异口同声地说。女孩腼腆地笑了。汽车开出了福利院的大门,记者回头看时,这个女孩还站在院子里,向我们挥手。
  艺术属于人民
  2月1日,在张北县马莲滩乡手拉手小学操场上,寒风吹得彩旗猎猎作响,40多个小学生和数百名从附近赶来的乡亲围坐在临时搭设的简易舞台前,聚精会神地看节目。孩子们一个个小脸蛋冻得红扑扑的,不时把双手凑在嘴上哈哈气。这样的天气对于演员和观众都是一个挑战。但是孩子们就乖乖地坐在地上,让人看了既心疼又感动。记者忍不住对旁边一个镇里的干部说,“怎么就让孩子坐在地上,教室里不是有凳子吗?”他笑了笑,没说话。不一会儿,几个人抬过来一根长木头,给孩子们垫在屁股底下。
  演出结束了。一位当地干部向记者介绍说,这里的经济主要靠林业和农业,为了营造三北防护林,保卫北京,当地严格规定,任何树木只许种、不许砍;冬天取暖只能烧煤;乡亲们都很理解,没人去砍树。现在三北防护林已经成为一道重要的“绿色长城”。可以说,我们在北京呼吸的每一口洁净的空气、看到的每一片晴朗的天空,都与这里人民的辛劳与奉献分不开。记者这时才留心看了看不远处一排排整齐的白杨树,虽然树叶已在寒风中落尽,但是挺拔的树干上每一个枝条都向上伸展,我想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白杨林不正是这里质朴而坚强的人民的象征吗?我们的“文化下乡”不就是要为这样的人民放声歌唱吗?
  好歌献给兵
  当一排排威风凛凛的坦克、装甲车映入眼帘时,从小就向往金戈铁马军旅生活的记者恨不得立刻跳上去,摸摸粗壮的炮管,看看内部的结构。最后,在战士的帮助下,终于实现了这个心愿。一位负责宣传工作的军官带领我们参观了这座军营。记者发现,这里不但干净整洁,而且富有现代气息:磁卡电话、超级市场、洗衣房……一应俱全,战士们不需要走出军营就可以买到一切生活必需品。关于这座军营还有一段曲折的历史。这里最初是侵华日军华北驻屯军的一个后方医院,现在成了人民军队的演武场,这座军营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恰好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苦难和屈辱走向富强与辉煌的艰难历程。在这里演出是多么有意义啊!
  在军营的那场演出证明世界上最好的观众是战士。因为他们既热情饱满,又严守纪律,鼓起掌来都整齐划一,带着节奏,还不停地与演员“拉歌”。记者看到,来观看演出的许多是尚未授衔的新兵,他们刚刚踏入军营就欣赏到中央级艺术院团的精彩表演,既是幸运的,同时也体现了部队首长对他们的关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