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天下粮仓》探索影视制作新机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18
第4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天下粮仓》探索影视制作新机制
  马雨农
  电视剧《天下粮仓》新年伊始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受到观众的好评。回想去年2月决策投拍时的压力,此时真是如释重负。就艺术创作而言,此剧基本为观众所肯定;就经营运作而言,已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这是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所属的电视剧制作中心成立14年来,第一部改行政拨款为集资入股、完全按市场机制运作拍摄的电视剧。它也是浙江广电推进集团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
  浙江的电视剧创作生产虽然有较好的基础,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近几年有些沉寂,不仅缺少精品,在经营运作方面,也很不理想,虽然不少作品获了奖,但都收不回成本。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我们提出了期望和要求,激励我们正视现实,下决心打攻坚仗,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突破。
  为此,我们首先抓剧本。但剧本定好之后,制作单位又为投拍资金犯了愁。最初预算要投资1400万元,这笔巨资从哪里来?在这以前,电视剧制作中心拍电视剧都是按计划经济模式,躺在国家身上等、靠、要,依赖行政拨款。按照旧思维,也曾想采用老办法,或者找企业出资。能不能来一番改革呢?当时浙江广电正在筹建集团,进行集团化和产业集约化改革。于是我们提出,要用发展广电产业的改革思路来运作这部电视剧,要创新机制。为此,我们专门召开了剧本论证会和投资论证会,经过讨论,统一了认识:既然对剧本是有信心的,就应该对投资经营此剧有信心,勇敢地摆脱依赖,走向市场,自我筹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为做大做强广播影视产业闯出一条新路。
  决心既定,我们专门为该剧组建了一个项目公司,由广电局和自愿出资投拍的浙江电台、浙江电视台、浙江广播电视报社和浙江电视剧制作中心五家共同组成董事会,全都作为投资行为参与入股,按市场机制运作。项目公司董事会由局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出任董事长,分管副局长任常务副董事长,聘任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为公司总经理兼制片人。剧组的制片主任等主要工作人员,在全局范围内公开招聘,竞争上岗。这样,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也弥补了原来拍摄电视剧仅靠电视剧制作中心一个小单位势单力薄的缺陷,发挥了集团化运作的优势。
  《天下粮仓》拍摄的所有重大问题由项目公司董事会决定。他们首先决定请吴子牛担任此剧的导演。到8月间拍摄过半经费超支时,董事会又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决定追加投资300万元。《天下粮仓》从剧本创作到拍摄、播出,一直得到中央电视台的大力支持。开机时,就商定了合作的意向。拍摄中,一直跟踪关注。2001年8月,剧组在浙江南浔拍摄时,央视派专人到现场看了部分样片,当场决定收购。双方于9月正式签订协议,确认了该剧以浙江广电和中央电视台影视部等共同署名等条款。这样,该剧在经营运作上不到一年时间就收回全部投资,还赢利22%。这次探索的成功,既推出了一部好作品,又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回报,还为创新影视制作机制、发展影视产业积累了经验,达到了“进行多项试验、力求综合效益”的预期目标。
  (作者系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总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