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清镇市岩湾村一带是贵州有名的产煤区,小煤窑年年都要死人。小煤窑关闭后群众生活能否过得下去?新春佳节期间,记者来到这里采访,发现——关煤窑逼出一条新路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19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清镇市岩湾村一带是贵州有名的产煤区,小煤窑年年都要死人。小煤窑关闭后群众生活能否过得下去?新春佳节期间,记者来到这里采访,发现——
关煤窑逼出
  一条新路来
  本报记者 胡跃平
  小煤窑被关闭炸封后,靠挖煤为生的群众日子过得怎样?大年初二中午,记者来到距贵阳110公里的清镇市新店镇岩湾村。
  这一带叫鸭池河,地处乌江上游,因煤炭储量大、煤质好远近闻名,更因过去乱开滥采,年年都有伤亡而远近有名。1999年清镇市关闭小煤窑,几经周折,新店镇近300个小煤窑于去年被全部炸封。
  临近鸭池河,两岸山岩陡峭,从321国道进入一条弯曲的土路,一眼望去,山坡上原来密密层层的小煤窑、独眼井已难觅踪影,周围长满了草,不知拖走过多少煤炭的这条山路已现出它原来的土黄色。尽管在过年,仍有不少人蹲在地里干活。
  一路颠簸到了岩湾村。祖祖辈辈靠挖煤为生的群众,现在要找条新出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进村后的所见所闻,却出乎意料:断了挖煤的财路,却逼出一条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利用鸭池河低洼河谷温室效应的特点,大种早熟蔬菜、草莓、金银花;大养猪、鸡等家禽;大搞各种小加工,短短一年多时间,岩湾村的农民又找回了致富的信心。
  正在地里给草莓浇水的王吉荣告诉记者:我今年54岁,挖了几十年的煤,一下不让挖煤后,全家急得团团转。后来镇里办起了特色菜、果基地,组织我们到外面学新的栽培技术,市里派技术员手把手教大家,半年后见效了,大家劲头也上来了。去年我靠种早菜、水果,靠喂猪、喂鸡,卖了8000多元。王吉荣指着盖有塑料薄膜的草莓说,今年又种了1万多株。
  村民们围拢过来,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煤窑里挣的是吊命钱,不仅一身伤病,还天天提心吊胆,不知哪天进去后就出不来,现在挣钱门路多,既安全又轻松;过去挖煤,富的少,穷的多,富都富在煤老板身上,现在大家都在抓经济,种、养和加工,哪样赚钱搞哪样……村民廖德华兴冲冲带我们去看他培植的营养坨早苞谷,上房顶揭开塑料布,5000多个营养坨已冒出了嫩芽,4月间新苞谷就可上市,一个苞谷棒子要卖1元。“这手技术还是关了煤窑后学的,我搞的品种不少,都突出一个‘早’字。”说话时他显得既得意又激动。
  特地赶来慰问村里特困户的镇党委书记高翔对大家说:煤窑被炸封的那些天,大家心里没着落,像害场大病一样,真有些对不起大家。村民们连忙说:书记,不能这样说,我们从煤窑里面解脱出来后,各家都在想法子增收。
  68岁的林高德老人拉着高翔的手一再说:我
  儿子去年靠种草莓盖了一幢新房,他现在成了这一带的“草莓王”,等今年草莓熟后,请高书记找人来拍个电视,帮我宣传一下。
  村里去年投产一个矿泉水厂,是镇政府利用这里有高锶矿泉的优势,从重庆招商引资260万元建起来的,安置了10多人做工,村里还有30多人天天为厂里四处送水,报酬不薄。厂里正在安装饮料设备,争取今年上加工草莓饮料的生产线。这一带虽已有1000多亩草莓,但还远远不够厂里的需求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