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为了抢救灭火英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19
第4版(要闻)
专栏:

  为了抢救灭火英雄
葛克友 胡伟 温连英
这是英雄奋勇扑灭山火后,漳州驻军175医院白衣战士奋力抢救受伤英雄的故事。
  抢救英雄 紧急行动
  1月4日下午,福建漳州圆山发生山火。驻军空军某指挥所、高炮团、雷达站、航空兵场站和陆军某团等680多名官兵迅速前往扑火。为截住距离油库仅20多米的火头,官兵们经过11个多小时连续奋战,于次日凌晨将烈火扑灭。油库安然无恙,但25名扑火英雄却被不同程度烧伤,有的血肉模糊,面目全非。
一个“110社会联动”电话打到漳州驻军175医院。
值班医生郑志鹏立即带领两名护士跳上救护车,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向圆山急驰。途中,他一面了解伤员伤情,一面请求医院增派救护车,同时做好抢救伤员的一切准备。
医院广播立即响起来——“急诊科马上要来一批烧伤伤员,请相关科室人员立即到工作岗位!”医院的医护人员们很快从四面八方来到急诊室和病房大楼。正在参加本科室一名护士婚礼的烧伤科副主任陈锦河、副主任医师蔡少甫、护士韩淑芬,来不及向新娘说明详细情况,就立即带本科室人员赶回。护理部主任林健顾不上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让女儿骑摩托车把自己送到抢救现场。不到5分钟,全医院召集了156名医护人员。
无偿献血 多方筹药
当两辆救护车将25名伤员全部接回,抢救工作立即紧急展开。
经紧急检查,伤员中有9人属严重烧伤,生命危在旦夕。战士王金保受伤最重,入院后突然呼吸短促,神志不清,抢救小组立即为其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经过三天三夜的抢救,王金保等9名伤员度过了休克关。
由于每名伤员每天需要输2000毫升鲜血,血库一时告急。医院紧急从漳州市中心血站调入5万毫升鲜血,又从部队采血2万毫升,但是仍然不够用。此时,院长鲁云敏、政委夏一军、副院长汪鸿等率先捋起了袖子,全院先后组织430多人次无偿献血达7万多毫升。
大批伤员入院后,需要成立3个抢救小组、4个特别护理小组。医院紧急抽调全院的18名技术骨干,充实到烧伤科临床,并及时联系全军著名的烧伤专家,两次到医院会诊指导。为预防烧伤创面感染,他们急需北京一药厂生产的特效药银锌霜,175医院立即向北京有关方面求援,药品被一路绿灯顺利送往医院。一连数日,医院先后从福州、厦门、北京等地紧急调入生长激素、金磊、泰能、白蛋白等18种短缺药品。
截至2月10日,175医院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切痂、异体皮覆盖和自体微粒皮移植等新技术,为伤员做手术20多次,输血11万毫升,支出医药费达100多万元。
精心治疗 悉心护理
从伤员入院第三天起,175医院的医护人员就吃住在病房。
副院长兼烧伤科主任郑庆亦除了指挥抢救外,经常连续做手术六七个小时,有时累得直不起腰来,哮喘病一再复发。护士韩淑芬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一个月下来,人明显累瘦了。为了照顾伤员,她把儿子送到婆婆家。护士陈雅蓉为了节省时间,狠心给正在哺乳期的孩子提前断了奶。
护士陈淑明还把心理护理送进了病房。战士黄成能烧伤面积达40%,伴随呼吸道损伤。陈淑明天天给他讲故事,鼓励安慰他,消除他的精神障碍。伤员楼建平便秘,护士曾秀仁用手帮助他一点点抠出。
为促使伤员创伤愈合,抢救小组为伤员安排每日7餐,伙食费标准提高了一倍。一次,一位伤员想吃白鲫鱼,市场上买不到,营养食堂的主管护师黄晓玲骑摩托车,沿着当地的九龙江寻找渔船,终于满足了那位伤员的心愿。
如今,在175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25名伤员已有12人伤愈出院,其余的伤员也已脱离了生命危险。
(据新华社福州2月17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