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连接雪域的哈达——记川藏线英雄汽车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19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连接雪域的哈达
——记川藏线英雄汽车兵
新华社记者 胥金章 新华社通讯员 于鸿涛
  像飘绕座座凌霄雪山的白云,像跨越条条汹涌江河的彩虹,当今世界上堪称最为险恶的一条公路,从成都平原延伸到雄伟的布达拉宫脚下,这就是奇险的川藏公路。长年在此奔波的人民解放军汽车兵,如同飘动的哈达,连接着内地与雪域高原。
  千难万险生死路
  瞬间,随着山崩地裂巨响,川藏公路陷入巨痛和抽搐中,有“虫蛀麻绳”之称的川藏公路南段淹没在沸腾的泥石流中。公路似受重伤的长蛇,任凭大自然之魔手扭曲、撕裂——这是川藏线常见的一幕,也是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
  1998年10月,泥石流和雪崩一口吞没了川藏公路南段路基。交通中断,昌都燃油告急。川藏兵站部部长张全林率领由80辆汽车组成的运油车队,沿着久不启用的北线公路昼夜兼程急驰。
  冰封的道路像抹了油。荒原上,没有兵站,没有人家,车队历尽辛苦来到达马拉山口。翻过大雪山,昌都城历历在目。谁知,忽然天昏地暗,狂风夹着鹅毛般的雪片盖将下来。刹那间,路消失了,车消失了。开路者如同盲人在雪雾中摸索,一只前轮猛然陷进雪沟里。
  暴风雪吞噬着高原,横陈在海拔4700多米处的车队处于茫茫雪海中。寒夜里,人们呼出的哈气瞬间化作霜花。
  部长张全林跳下车,带领官兵挖雪探路……雪胡同一米米延伸,又一次次被填满。这时,官兵们发现了令人动容的“雕像”——年过半百的张全林因严重缺氧大口喘着粗气,然而,他脸上落下的滴滴汗水却仿佛掷地有声……次日凌晨,带领车队走出危险地带的张全林,终于在看到昌都城万家灯火时瘫倒了,许久没爬起来。
  这样惊心动魄的生死历险,有着29年高原汽车兵生涯的张全林经历了130多次。
  一位内地商人搭乘兵车到西藏做毛皮生意,车过二郎山,他被险路惊得汗透湿衣,仿佛灵魂出窍。然而,英雄的高原汽车兵却长年在此奔波,每年至少行驶长达9个多月。在这里,“川藏线上的钢铁运输班”创造了安全行车公里最多、运送物资最多、节约油料费最多的全军汽车兵运输纪录。而川藏兵站部的6000多名官兵更是靠着“条件差难不倒,艰险多吓不倒,任务重压不倒”的“三不倒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累计行程30多亿公里,运送物资500多万吨,等于平均为每位西藏同胞运送了两吨物资,累计行程相当于绕地球7.5万圈。
  可歌可泣英雄路
  仿佛巨大无比的鬼斧神刀在高崖砍下,奇险的沟壑铸就川藏线泊龙悬崖天险,漩涡生漩涡的湍急大江在绝壁间飞流直落,令人头晕目眩。
  在川藏公路汽车兵中,流传着先烈的誓言:“怕死不上川藏线,上了川藏线就不怕死!”
  初秋的一天凌晨,某汽车团副教导员李文显带车队行至泊龙天险,突遇特大山洪暴发,几十台汽车和物资眼看将被吞没。危急时刻,李文显大声喊道:“共产党员跟我驾车突围!”连长杨兴春等10名党员挺身而出,跟随其后闯进了“死亡之谷”。訇然一声,山体崩塌,10名官兵躲闪不及,全部壮烈牺牲,鲜血再一次染红了川藏线……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的汽车兵行车至此,主动减速为“十英雄”鸣笛。笛声在战士的心里,没有悲哀,有的只是誓言!“世界屋脊”造就了西部奇路的残酷与恐怖,也造就了前仆后继的数代英雄。
  1996年9月,执行援藏物资运输任务的某汽车团车队,沿着二郎山崎岖陡峭的盘山公路小心翼翼行驶。此时,来来往往的车流络绎不绝,一场重大的灾难不期而至——
突然间,足有数吨重的大块巨石裹着烟尘从山顶滚下,眼看砸向战士肖刚驾驶的汽车。在场历险的人们知道:加速,他可躲过巨石袭击,但必将数辆前车撞下深渊;超车,他也可躲过巨石的袭击,但必将与迎面急驰的车辆相撞……
危急时刻,肖刚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人们只见他紧咬牙关,紧握方向盘,死死地踩住刹车——为了他人,肖刚甘愿自己承受巨石轰击……就这样,天涯路上,又耸立起了一座巍峨的生命路牌。那是肖刚永远26岁的青春雕像。
  征战西部奇路48年,川藏兵站部牺牲664人,致残1230人。
  真情如歌爱民路
  三千里川藏路镌刻着汽车兵们用生命和鲜血写就的奉献之歌,也书写了他们对沿线各族群众的殷殷赤诚。
  1998年年底,暴雪吞没了西藏林芝地区的农田、牧场和村庄,成群的牛羊暴尸雪野,300多台车辆和1000多名藏族同胞被厚厚的积雪围困在14个荒无人烟的山坳里。
  藏族同胞的安危,牵动着党和政府,牵动着高原汽车兵。正在川藏线执行任务的兵站部队立即组成抢险突击队,火速驰往灾区。
  400多名抢险官兵在高寒缺氧的冰天雪地展开生命大营救:第一梯队累倒了,第二梯队冲上去!一批官兵冻僵了,又一批官兵顶上来!
  经过8昼夜的艰苦营救,1000多名遇险群众全部获救,300多台车无一受损。然而,抢险官兵中,却有85%被冻伤,150多名官兵的肢体一星期后才完全恢复知觉。
  同样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在支援川西理塘的抗震救灾中。1997年春节前夕,一场7.6级的大地震,把理塘数十平方公里之地变成废墟,灾后大雪更使灾民雪上加霜。向灾区运送救急建材、燃料、食品的重任,落在敢打硬仗的兵站部官兵肩上——此时,他们刚下高原不到5天。
  大雪狂,寒风猛,灾情紧,人心急。满载2000余吨物资的500台大卡车,迎着漫天大雪向高原挺进。
  车队行至折多山,厚厚的积雪挡住了去路。
  官兵们挥镐舞锹打通道路,脱下大衣铺在结冰的路面上,让车队顺利通过。救灾中,他们翻越6座雪山,战胜了20多次雪崩、塌方。长长的车队驶入理塘,眼含热泪的各族群众将洁白的哈达披满军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