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追寻总设计师的足迹——电影《邓小平》拍摄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19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追寻总设计师的足迹
  ——电影《邓小平》拍摄侧记
  本报记者 向兵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这个熟悉的声音让亿万中国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缅怀之情油然而生。
  5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邓小平与世长辞。
  5年过去了,中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意气风发,奋勇前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走进新时代的中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丰功伟绩。这份积淀在亿万人心底的怀念,如今正艺术地化为大型故事片《邓小平》中的一个个镜头。
  “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高考”。主席台上邓小平的讲话掷地有声,语惊四座。这已是25年前的事了,但它仍然使聚光灯下摄影机前的演员们心头掠起一阵狂澜。一声惊雷,撕开阴霾,全国的学堂又响起了读书声。端坐在台下的100多位演员,重现25年前科技教育界的领导专家当时的风貌。这些演员是来自外交部等部门的退休干部,他们中有驻外大使,有国家机关的司、局长。他们中不少人正是因了邓小平当年作为拨乱反正大事来抓的高校招生改革,才和国家一道改变了命运。为了再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这些年事已高的老同志,清晨便带着当年的服饰来到人民大会堂,扮演在银幕上可能连自个儿身影也看不清的群众演员。一天10多个小时,累了,席地而坐;饿了,和剧组一道吃盒饭。导演一声“预备”,他们就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摄影机前。
  “在中国,甚至可以说在全世界,你拍什么电影能请来这样的群众演员?这都是邓小平的感召力,他们是在和伟人一道再现国家和自己的历史。”丁荫楠,这位曾成功执导了影片《孙中山》、《周恩来》的导演在拍摄现场感慨万千。历经9年精心筹备的故事片《邓小平》,将镜头对准“文化大革命”结束、邓小平复出后的中国,力求以纪实手法,透过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推翻“两个凡是”、推行农村改革、试办经济特区、开设股市、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南方谈话”等彪炳青史的壮举,再现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所走过的一段不平凡的光辉灿烂的历史征程,以诗意之笔描绘出一代伟人邓小平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影片开拍以来,我们几乎天天处在一种难以言表的激情之中。睹物思人,我们更真切感受到小平同志博大的胸怀、深邃的智慧、高尚的人格。”这是摄制组同志的肺腑之言。扮演邓小平的卢奇深有感触地说:“扮演小平同志不只是一个演员在塑造角色,影片拍摄的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小平同志崇高的精神和人格魅力,还有人民群众对他的爱戴给我心灵的强烈震撼。”
  摄制组追寻邓小平的足迹,登上天安门城楼,进入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邓小平住宅、叶剑英住宅、上海洋浦、安徽凤阳。“这些地方不少是国家重要政治场所,但拍摄工作一路绿灯。”制片主任介绍说,剧组为了拍摄国庆35周年阅兵大典,有关部门特许他们在天安门城楼上张灯结彩按当时情景布置环境,太阳出来时拍摄2小时。清晨7时,一切准备就绪,正待开拍,太阳却钻进了云彩。气象部门得知后,立即派专家为剧组观测气象,几分钟一次预报,使剧组顺利完成了邓小平阅兵的所有镜头。香港的沙龙电影器材公司,知道拍《邓小平》,立即以最优惠的条件提供了世界最好的摄影器材。剧组同志说,“我们要感谢的人太多了,电影《邓小平》承载着全国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厚感情。”
  除夕前夜,剧组人员拍完邓小平视察上海洋浦大桥的镜头,风尘仆仆赶回北京。正月初三清晨,他们又背起行囊远渡日本拍摄邓小平考察日本新干线的戏去了。7天后,小平“视察南方”的重头戏将在深圳开拍。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具有历史意义的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亿万中华儿女将再次在银幕上聆听那个熟悉的声音,再次对我们敬爱的小平同志道一声:“小平,您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