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端正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19
第9版(理论)
专栏: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专论

  端正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李新泰
  主要观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党八十年历史的基本经验,也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经验。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抱着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不放。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方法,必须有大胆创新的勇气和科学求实的精神,也就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党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端正思想作风,必须首先端正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概括起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坚持,但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党八十年历史的基本经验。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在总结概括我们党八十年历史的基本经验时,第一条就讲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问题。我们党是一贯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每当革命和建设发展到重大转折时期,党总是特别强调要结合新的情况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八十年来,我们党正是由于注重结合不断发展的实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我们必须始终重视这一经验,用好这一经验。
  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也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经验。世界社会主义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其间几度起伏兴衰,都与能否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紧密相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是由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与当时、当地具体实际相结合;而“第二国际”的最后破产和后来的苏东剧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就警示我们: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下,只有保持指导思想上的坚定性,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必然会带来严重的恶果。
  坚持马克思主义,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千年更替、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面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所作的极其深刻而精辟的论断,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一定要坚持把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发展马克思主义,决不搞教条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抱着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不放。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是统一的。江泽民同志指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为转移”。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教条,变成禁锢和阻碍人们思想发展的桎梏。如果马克思、恩格斯讲的话一句都不能动,思想还怎么解放?我们的事业还怎么发展?
  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研究使用的方法。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把它看作是发展的科学、实践的科学、行动的指南,而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直是我们的大敌。我们党历史上的几次重大挫折,都与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错误有着密切关系。历史教训真切地告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决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根本需要。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理论成果: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所创造的新的理论学说。正是因为不断获得这些新的思想成果,马克思主义才保持了蓬勃的生机和强大的活力。
  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理论创新。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要求我们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发展和创新。对理论创新问题,十五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对我们面临的、广大干部群众十分关心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要进一步作出回答,以更好地指导实践。这就需要我们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思考,拿出新的成果,指导社会主义实践,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发展是最好的坚持。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本质要求,也是“七一”重要讲话的一个基本精神。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决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方法,必须有大胆创新的勇气和科学求实的精神,也就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贯穿其间的一条主线,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了什么是党的先进性这一核心问题,在如何保持、发挥、强化党的先进性这个问题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关系到我们党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制定和执行,是我们党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法宝。历史证明,不论是夺取全国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在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离不开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而我们所经历的一些挫折和坎坷,也都与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的一些偏差密切相关。正如“七一”重要讲话总结的那样,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在当前必须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用“三个有利于”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从而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决不照抄照搬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党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大力弘扬这一学风,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是研究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需要,也是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指出:“看我们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键看是否能运用它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推进党的事业发展。解决的问题越多,就运用得越好。”如果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却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那就不是真正的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讲坚持、讲发展,必须落实到运用上,落实到结合上。结合就是坚持,结合就是应用,结合就是发展,结合的实质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纠正轻视理论、忽视学习的倾向。首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打牢理论功底,坚定理论信念,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性。学习理论还要与学习历史,与学习当代经济、科技、文化等知识结合起来,与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结合起来,与学习世界各国先进文明成果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联系思想实际,高度重视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增强党性觉悟,强化宗旨观念。理论联系实际,还要联系工作实际,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加强对实际的了解,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增强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驾驭全局、应对风险的能力,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