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乡镇干部变了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2-20
第4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乡镇干部变了样”
本报记者 孙海涛
村寨里的鞭炮声还此起彼伏,大田里已见农民忙碌的身影。正月初六,记者驱车出贵阳,经孟关、花溪、青岩等乡镇,一路见不少农民或翻犁田土,或运送肥料,准备春耕。
在惠水县长田乡长田村,60岁的黄克明老汉和小儿子正在地里用石块垒砌田坎。“论吃穿现在是天天在过年,哪个还舍得花时间串门吃喝!”黄老汉说。去年他用了玉米肥球移栽的新技术,产量高了些,但是没有达到技术员说的水平。找到乡技术员小马,才知道是因坡地水土流失大。所以,初三刚过,他就召集儿子垒田坎,今年要搞3亩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陪同我们的乡长介绍说,像黄老汉家一样,春节期间全乡有800多亩“坡改梯”在动工,都要赶在春耕前完工。
今年,乡里的技术员包了村,和每户签订种植合同,如果按技术指导种的作物没有达到质量、产量要求,技术员要赔偿。“现在的乡干部真是变了个样,伺候我们的庄稼像他自己的一样!”黄老汉乐呵呵地称赞道。
黄老汉的7亩地除了春耕要种水稻、玉米,还种了胡豆、豌豆和好几种蔬菜。乡里的信息站定期向农民提供市场行情,所以每个农户都种了好几个品种。
说话间,黄老汉的大儿子用摩托车接来了技术员小马。村民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争着看他带来的水稻、玉米和生姜种子,小马耐心地一一介绍着这些种子的技术特性和价格,田野里洋溢着浓浓的春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